《史记》与中国史学的实录传统
[Abstract]:After being praised as the actual record in the Han Dynasty, the historians of the past dynasties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record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various aspects. In this process, the connotation of "actual record"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which makes the actual record become the most basic standard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historical evaluation and written expression, and also integrates the spirit of actual recording into the thought and style of study of historians. Many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historical writing were born, thus making the spirit of recording a fine tradition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and promoting Chinese historiography to continue to seek truth and move towards truth.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
【分类号】:K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炳良;从宋代义理化史学到清代实证性史学的转变[J];史学月刊;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今;司马迁班固生态观试比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林志杰;论司马迁《史记》的人民性[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彭勃;《史记》的真实性与新闻的真实性[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杨天保;张壮强;;由“器”及“道”——历史本科生培养指标的现代解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3期
5 陈其泰,郭成康;《清史》纂修与历史编撰的创新[J];历史研究;2004年05期
6 何怀远;;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概念和“社会建设理念”[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瞿林东;;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徐日辉;《史记》、《汉书》书、志序列比较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俞樟华 ,盖翠杰;实录与文学——历史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交融[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03期
10 胡显中;;司马迁和班固经济思想比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显中;;司马迁和班固经济思想比较[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尹雪华;先秦两汉史传作品叙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任刚;《史记》人物取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庞天佑;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哲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4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宋洪兵;韩非子政治思想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学哲;论司马迁与《周易》[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延红;明清学人以纪传体体例对《宋史》的改撰与补修[D];暨南大学;2007年
3 江光亮;《南方周末·往事》历史报道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高晓颖;《史记》与《战国策》的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孙峻旭;文学与历史之间[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一静;张岱的《四书》学与史学[D];湖南大学;2006年
7 王珍;东汉班氏三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少雍;《史记》纪传体的创立问题[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华钟彦;《史记》的文学价值——《史记》不是官书,而是私人著述[J];殷都学刊;1980年00期
3 薛霞吐;《史记》叙事特色举隅[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3期
4 东莱;无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1期
5 张大可;纪传史简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6 冯英子;批评四愿[J];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7 韩兆琦;司马迁的审美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8 龚维英;“桓焠路奔燕”出处问题[J];人文杂志;1982年02期
9 罗庾岭;《史记》琐谈[J];怀化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10 李世萼;谈《史记》文笔之“疏”[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秋;;初探铸“■”符号的铜钺[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承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刘贵华;;金圣叹论《水浒》和《史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布莉华;;《史记》对《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继承和发展[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新科;蒋文杰;;史记学:21世纪研究之展望[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尚永亮;;司马迁对庄、屈之接受及《史记》二传的文献价值[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徐日辉;;《史记》阙《艺文书》探究[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生良;;《史记》乃“无韵之《离骚》”的文本阐释[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覃启勋;;论司马迁对黄帝至秦政治文明成就的系统总结——读《史记》前六本纪及诸表断想[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邱江宁;;绕不开的《史记》——反思后代史传无法超越《史记》的根源[A];司马迁与《史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桂荣;《史记》俄译本:一家两代人的心血[N];光明日报;2000年
2 林声;清凉的书眼[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瞿林东;永久的青春[N];光明日报;2001年
4 施丁;史家之绝唱——《史记》[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勇 向红;司马迁对人类的八大贡献[N];陕西日报;2002年
6 刘保富;司马迁是怎样死的[N];团结报;2002年
7 安平秋;《史记》研究的新贡献[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毛泽东评《经史百家杂钞》[N];北京日报;2003年
9 芮忠汉 王红云;交给学生的金指头:本色阅读[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杨安民;千秋太史公[N];大众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贝京;归有光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华宝;《史记》校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自然;宋明时期笔记中的《史记》考评述论[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道锋;《史记》动词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昭;《史记》士形象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翁俊松;《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赵良剑;《史记》比较句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芳;《史记》伦理文化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广福;《史记》采《战国策》考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胡大海;《史记》论赞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8 安敏;《史记》的叙事结构系统[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美卿;《左传》的人文精神对《史记》创作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其和;《史记》同义连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00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50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