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地区的墓葬文化与士族社会

发布时间:2020-04-02 07:11
【摘要】:建康士族内部有较大分歧和差异,但从墓葬文化来看足以将其视为同一阶层。永嘉之乱后,北人南渡,居于建康,葬于建康。初葬建康之北人由于固守北方家乡的葬俗,一度打乱了孙吴、西晋以来建康地区墓葬文化自然发展的进程。最终,南渡北人为了扩大自己在江东的实力,开始了“地方化”过程,表现在墓葬文化上,即融合本地葬制和葬俗,形成了一整套新的墓葬文化,现代考古学者称为“建康墓葬文化”。东晋以后,高门侨姓士族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式微,但其文化一直占据社会上的主导地位。寒门和皇族等社会阶层的墓葬文化的呈现出“士族化”的趋向,而这样的“士族化”落实到具体的空间范围,本质上就是“建康化”。因此,贯穿整个东晋、南朝,建康地区的士族墓葬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地方化”色彩较为明显,进而陷入僵化。反观此时的北朝,墓葬文化却已进入多种形态共同发展的格局。从墓葬文化观察、窥探到的士族社会,是一个高度封闭而稳固的社会,不过其最终却走向崩溃。笔者的讨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章讨论了建康士族的葬具问题。葬具在丧葬仪式中居于核心地位,葬具的置办亦能体现士族社会的某些方面。第一节从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地区的“流棺”现象切入,探讨建康士族葬具的来源及其背后的社会生态;第二节结合考古资料讨论了建康士族葬具的基本形制,及其与北朝葬具的比较。建康士族对于木质葬具的坚持,实质上也是坚持其文化传统的表现之一。第二章讨论了建康地区士族墓葬的形制问题。第一节从陈郡谢氏家族墓的个案出发,分析凸字形单室砖墓在建康地区的全面流行,从这一现象入手揭示从东晋到南朝士族在地方上的力量被削弱的过程。第二节分析士族墓葬中墓室的构造,聚焦于单室墓流行之后,士族是如何通过对墓室内部的构造,进而将自身与其他阶层的墓葬区分开来。笔者通过统计墓室内5个代表性设施(墓门、祭台、壁龛、假窗、棺床)在士族墓葬整体中所占比重,分析它们各自在士族墓葬中所充当的重要地位。第三章借助了士族墓葬内的两类代表性随葬物品(六面印及文房用品),试图论述士族对于东晋、南朝社会其他阶层的深远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背后的隐忧。
【图文】:

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地区的墓葬文化与士族社会


下坊村东晋墓出土木棺

春城,士族,建康,形制


图 1:下坊村东晋墓出土木棺 图 2:句容春城墓出土 1 号棺如上表和上图所示,南京地区出土木棺的大小和形制一目了然,其中尤以村东晋墓出土木棺及句容春城墓出土 1 号棺最为典型,分别代表着建康士族棺具的两种不同形态,,笔者将其命名为 A 型和 B 型。仙鹤观 M2 东侧木棺经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878.8;K2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洁;吕美娥;;浅谈泰语外来词的介入[J];赤子(下旬);2016年11期

2 基口淮;;谢灵运如何“经始山川”的[J];中国园林;1987年03期

3 阎万英;魏晋南朝地主田庄经济在江淮地区开发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农史;1988年04期

4 石少颖;;论南朝时期东南亚国家对“华夷秩序”的认同问题——以中国正史资料为视角[J];东南亚研究;2013年01期

5 卞晨;试论两晋、南朝时期的轻武现象及成因[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6 许瑜娜;;南朝时期“言与志反”现象研究——以谢g诗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7 张琳;孙志刚;;论魏晋南朝时期妇女生活新气象[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王永平;姚晓菲;;略论南朝时期琅邪王氏与佛教文化之关系[J];学习与探索;2007年01期

9 赵惠民;;魏晋南朝时期广东经济的开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启发;南朝时期学术走向及其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宗真;;南朝货币和经济发展[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2 杨济亮;;福州u嵜竦木裎幕頪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3 汪桔生;;为六朝道路“搬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欢;;南朝公私收藏法书名迹热对装裱技艺的贡献[A];信息社会档案学理论与实践[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本报通讯员 雷建;穿越千年 南朝佛像多蜀籍[N];光明日报;2014年

2 记者 潘少婷 通讯员 莫志芬 实习生 黎妙虹;“蔡边”Logo成功注册文化品牌[N];东莞日报;2010年

3 高慧斌;南朝地方学校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张铁国 李强;闽侯青口发现南朝古墓[N];福州日报;2007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走进深圳七千年时空之旅[N];深圳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毅;西晋诗歌批评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锦义;东晋、南朝时期建康地区的墓葬文化与士族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周梦圆;两晋南朝金属簪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俊宇;广西地区南朝时期政区地理[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4 艾静;刘知几关于南朝史学评论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卢超;南朝政治影响下的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晖;南朝墓葬出土陶俑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姜晶;南朝时期河东柳氏发展轨迹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8 董佩;两晋南朝正史中所见人名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温玲贤;士庶之隔与沈约之死[D];延安大学;2013年

10 胡伟;南朝士人与佛教[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1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611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5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