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履祥师承学侣弟子考论
发布时间:2020-06-22 11:59
【摘要】:张履祥,清初著名学者,其著作被后人编订为五十四卷,收入《杨园先生全集》中。明亡后,张履祥不肯仕清,放弃科举,隐居乡里,开馆授徒,以布衣终老。张履祥之成长为著名学者,与早年恩师孙台衡、陆时雍、诸董威和傅光曰的启蒙教诲分不开;成年后,张履祥赴外地拜访名师,先后问学黄道周,拜师刘宗周。张履祥能从早年崇拜王阳明心学,到后来尊崇朱熹理学,与其中途接受刘宗周“慎独”“诚意”之学不无关联。张履祥重视谈学论友,是家乡浙西一带明遗民群体中的重要成员。其早年学侣中感情最深厚者为颜统;同门之友中和而不同者乃陈确;举办葬亲社时情谊深笃者为凌克贞;处馆教书时与其为学宗旨一致、共同推崇程朱理学者乃吕留良;亦有以书信论学谈道者,曹序、沈伊等。是以,交游深广直接影响或改变了张履祥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的确立。张履祥桃李天下,其学生或源于处馆收徒,亦不乏慕名拜师者。他注重总结教学经验,其所谓为学始于立志等治学十二条即为有代表性的教学观点。张履祥的教书实践亦反映了其由王学到朱学的学术转向。张履祥与学侣、弟子之间群体性活动频繁,他们致力乡村秩序重建,关注养老送终,提倡移风易俗,凡此种种,体现了一代学者经世济民的情怀。贤师良友切磋之益成就了一代大儒张履祥。其博大、经世、求实的为学特点,透视了清初学者的治学风尚,体现了其由义理向考据的转向。张履祥之学行,一直广受景仰,其学术思想和实践精神,亦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49
本文编号:2725644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49
本文编号:27256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2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