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的疫情与对策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盾,陶康华;中国史前文明研究的地理学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2 石广玉,赵思雄;沙尘暴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J];大气科学;2003年04期
3 彭展;20世纪唐代蝗灾研究综述[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4 李新春;陈济棠主粤时期的粮食问题及对策[J];广东史志;2000年04期
5 仇立慧;黄春长;;黄河中游古代瘟疫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其对城市发展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蒋国维;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与台湾长滨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4期
7 刘玉梅;简论1928—1949年国民政府的荒政——以河北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喻嵘,黄爱群;我国历代疫病流行及防范述略[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陈远峰;“原始群”不同于“人类的童年”[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苏全有,李风华;民国时期河南灾荒史研究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君;;建国以来我国抗灾减灾的经验及其启示——以抗震、抗洪、抗击“非典”为例[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临;靖伟德;;七千年前石碑岭萨满文化遗存探秘[A];萨满文化辩证——国际萨满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同利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军事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光勇;东亚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主义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李军;灾害危机与唐代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文俊;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系统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徐峰;中国饮食文化的心理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王宏伟;晚清北京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敏;论唐政府的救荒[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高升荣;乾隆时期黄泛平原农业生产稳定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国庆;近代中国社会慈善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袁野;唐代的自然灾害[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把增强;张之洞备荒赈灾思想与实践[D];河北大学;2004年
6 尹娜;两宋时期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控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燕;清末松花江流域的农业开发与自然灾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琪;乙卯水灾与清末民初广东社会[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晓卿;20世纪华北地区的水旱灾害及防救措施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赵绍益;六十年代初期河南省救灾渡荒工作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4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3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