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纂古今通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2:17
【摘要】:胡一桂,号双湖居士,是宋末元初理学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著书立说。胡一桂自小受家学的影响对朱熹的思想十分关注,父亲胡方平是朱熹易学的传承人,胡一桂继承了父亲的易学思想,并在其父《易学启蒙通释》的基础上著成《周易启蒙翼传》、《周易本义附录纂注》等书。近年来,随着新安理学的日益兴盛,胡一桂的易学思想逐渐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胡一桂易学思想的专著、论文日渐增多。然而,胡一桂除了专注于易学研究之外,其在史学领域也有所建树,最能体现其史学思想的著作是《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该书内容上起三皇下迄于五代,裒集史事,内容庞杂并附以论断,从其对史事进行的评论,可以总结出胡一桂的史学思想和特色。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介绍胡一桂的学问形成。通过对胡一桂的生平和对胡一桂所处时代的梳理,为胡一桂学问形成的阐述做铺垫,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家族环境与志同道合的学者对胡一桂学问形成的影响。文章还系统总结了胡一桂在易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从而为在下文研究出胡一桂史学思想的基础上,寻找其史学思想和易学思想的链接点。二、集中对《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进行研究。通过对胡一桂史学代表作《十七史纂古今通要》的内容及材料来源进行研究,分析书中所引材料的合理性及价值,进而分析胡一桂在该书中体现出来的史学思想。胡一桂在《十七史纂古今通要》中不仅引用了诸如《家语》、《大戴礼》、《论语》等十分有说服力的材料,而且运用的材料种类相当丰富。其在描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还在书中对存在争议的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加深了《十七史纂古今通要》中所体现出的胡一桂史学思想的深度。三、系统总结《十七史纂古今通要》的史料价值。作为一部通史,它即具有一般通史都具有的特点,如内容涉庞杂、涉及范围广等,又具有其他通史著作所不具有的特点,如改变通史著作一味叙述历史史事的特点,将易学和儒家思想融合在书中,令读者耳目一新,也使得读者能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一部史评类著作,《十七史纂古今通要》又具有普通史评类著作没有的特点,如“针对某一问题,引用多家观点,并且看法独到”,“多种论断形式并存”的特点。四、系统分析胡一桂的史学思想。从胡一桂作的《史纂通要序》中我们可发现他“欲及史学”的治史理想和“迁固以来,其书汗漫,遂为《纂要》一编”的编纂目的。在对他的史学代表作《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概括胡一桂史学思想特点。主要是“直言不讳”的治学态度;“以史为鉴,以史治平”的治史目的;“用经学来分析史学问题”的治史方法;“克名俊德、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等。同时,本文也分析了胡一桂史学观点中存在的缺陷,如他将历史上的兴盛衰败归功或者归咎于某一个人,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他对历史上掌握权力的女性的评价也有失公正。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04.1
本文编号:2770754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0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华富;元代新安理学家弘扬朱子学的学术活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2 李纯蛟;;论蜀汉在三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一)——以史学为中心的考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李淑华;元代史学领域的"华夷"、"正统"观念[J];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杨华;;元朝“四等人”制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罗贤佑;;试论元初北方汉儒的民族观及其政治抉择[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6 白云;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7 魏崇武;;论蒙元初期的正统论[J];史学史研究;2007年03期
8 张平平;;从《双湖文集》看新安理学家胡一桂的政治思想[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郑小春;;明清时期徽州谱牒的编修、防伪与秩序维护——以民国《清华胡氏宗谱》为中心[J];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10 谷建;;胡方平生平及著作考订[J];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2013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子皿;胡一桂易学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70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70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