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大别山地区宗族坟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9:53
【摘要】:大别山地区优越的历史地理与人文环境吸引着移民迁入,尤其到了元末明初,大量江西移民不仅带来了原住地发达的宗族文化,而且在山区开发过程中不断发展。清代的大别山地区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宗族社会。清代大别山地区宗族坟地的来源渠道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其中宗族购置与族内外捐献成为最重要的方式。宗族购置资金的来源也多种多样。宗族坟地尽管遭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但是总体上保持发展态势。在清代大别山地区,宗族建立了以户长为核心统管和以房长为核心分管的二级管理体系,通过设立规条等多项举措加强对坟地的管理,尤为重视对坟地产权的保护。宗族把积极预防与遭到侵害后有效处理紧密结合起来,对维护坟地产权并促进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坟地的经营方面,宗族坚持养护优先的原则,主要采取招承坟地看护人等措施实现蓄荫护坟。同时宗族也会对坟地进行取利经营,但无论是出拼荫木还是坟地开葬,都必须经阖族公议后遵照族规家法进行。宗族经营坟地取利有助于发展族内重要公共事业。坟地在清代大别山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族在建设坟地和开展墓祭的过程中,激发了族众的一本思想、尊祖敬宗观念以及尊卑等级意识,而且还将墓祭与祠祭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宗族观念,不断提升凝聚力。坟地一方面引发了频繁且复杂的矛盾纠纷,另一方面荫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环境。坟地问题主要源自民众的思想认识,当代政府需要保护合法所建的坟地,积极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引导,使之形成正确的尊祖敬宗观念,从而减少矛盾纠纷,发挥坟地的展孝思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12.82;K820.9;K249;K892.22
【图文】:

地图,资料来源,地图,北京


—图1-1清代大别山地区地图逡逑资料来源: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国历史地图集》(第8册),北京:中国地图学社,1975年,逡逑第50-51页。逡逑大别山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张八岭,呈西北一一东南走向,横亘江淮逡逑

折线图,续修,族谱,折线图


清代大别山地区的续修频率以咸丰朝为界,以前一直呈上升趋逡逑势,这说明咸丰朝以前宗族一直呈发展趋势。咸丰朝则短暂下降,显然此时宗族逡逑发展受到了…定的挫折。进入同治朝之后,续修次数陡升,而且达到了最高峰,逡逑说明宗族迅速恢复并进一步发展。光绪、宣统二朝续修频率虽然不及同治朝,但逡逑

变化图,固始,正相关,总体上


图2-1固始黄氏人口与坟地变化图逡逑上图显示,固始黄氏坟地增长与人口增长总体上表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逡逑首先,一世至七世人口增长幅度与坟地增长幅度基本上相同。这一阶段坟地增长逡逑加快明显是人口规模扩大的结果。但从第八世开始,坟地增长速度放缓,但增量逡逑

本文编号:2771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71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