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两宋民间劝孝文献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8 17:34
【摘要】:民间劝孝文献是指以劝孝为目的,并以诗歌、绘画、家训、蒙书、俗约以及俗文故事等形式向普通大众宣扬孝道的文献,它是孝道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孝道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不仅出现了许多极具特色的孝道文献专著,而且还出现了大量散见于各种史书、诗集和文集中的劝孝文献,这类文献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可谓是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此,笔者对两宋民间劝孝文献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综述了研究现状,并根据所搜集的材料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两宋民间劝孝文献的概况”,先简单界定劝孝文献的内涵,然后依据文献分析其内容和特点。第三部分“两宋民间劝孝文献的分类”,以其体裁不同将之分为劝孝诗、劝孝文、劝孝图和劝人为孝的俗文故事;以其存在形式不同将之分为民间劝孝专文、存在于家训、蒙书、俗约等综合文献中的劝孝篇语、方志类劝孝文献。第四部分“两宋民间劝孝文献的个案解读”是本文的重点,笔者选取了四个有代表性的民间劝孝文献进行个案解读。通过典型著作的解读,比较不同类型的劝孝文献在宣扬孝道思想方面有何异同,可以深刻反映出宋代民间普通民众对传统孝道的传承与发扬。第五部分“两宋民间劝孝文献的价值与局限”,认为宋代劝孝文献是解读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的重要凭据,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它却在原有的孝亲观念中向民众渗透大量片面和愚昧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处于当下的我们要正确审视古代的孝道文化,并将其合理的方面应用到当今社会,这样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才会得到很好的传承且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勋;论朱熹《孝经刊误》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卢青峰;;宋代孝文化述议——从宋代墓葬体现的孝文化因素谈起[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4 王有英;宋代日常读物与社会教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杨华;;简论宋朝家训文献中的道德教育[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6期

6 周彦新;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3期

7 杨振华;;论宋朝孝文化发展的特征[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铁爱花;;论宋代国家对女性的旌表[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6期

9 康宇;;论儒家孝道观的演变[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10 黄修明;宋代孝文化述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潘伟娜;宋代新编童蒙读物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淑生;宋代俗训与社会教化[D];河北大学;2006年

3 张金慧;宋代道德类蒙学教材的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谷树新;中国传统孝道的确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黎明;论宋朝家训及其教化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海艳;中国古代孝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方程;传统孝道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审视[D];西南大学;2008年

8 林媛椺;宋代女性孝道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3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773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3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