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明代河南商品性粮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5 21:38
   明代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商品经济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商品交换种类增加,地区间的长途贸易开始兴起,使得粮食经济也大为繁荣。而在以农业生产为绝对生产力的古代传统社会中,在市场上流通的最主要商品就是粮食,粮食商品率的大小就是衡量商品经济变化的重要标志,这点在农业人口长期占大多数的河南尤其突出。所以对河南的商品性粮食研究也是对了解明代河南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商品粮食问题牵涉到它的生产、市场、流通与分配这样一种非农经济因素,是向市场提供商品粮的最主要途径。它的运行状况与明代河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的密不可分的联系。如若通过商品性粮食生产来探究整个粮食市场,通过粮食的市场来理解粮食的流通则更具有学术价值。 最后,本文共可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明代河南商品性粮食生产。古代社会的粮食产品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是建立在农业的快速生产和恢复发展的基础上,它是社会经济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明初的恢复性发展后,河南的粮食生产迅速提升,甚至超越了以往任何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使得到了明代这种以营利和交换为目的粮食生产越来越多。这种粮食生产就是商品性粮食生产,而这个过程就是由自给自足的传统经济模式向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明代河南的水陆交通与粮食市场。便捷的输运网络是联系各级粮食市场的基础。明代河南的粮食市场体系是较为健全的,有基数较大为了满足乡民需求的初级粮食市场,以市镇为依托的中级的粮食集散市场,及全国性的高级粮食转运市场。而沟通这些市场间的联系则依托水运、陆运这样的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体系。尽管明代河南具备完备的三种粮食市场形式,不过明代河南缺乏如应天府、北京、武昌府等市场。勉强言之的话,唯开封府尚可与之比较。所以,总体而言,明代河南粮食市场体系中缺乏高级成熟的全国性中心粮食市场,粮食交易中链条中最高环节并不发达,也就造成河南省虽是粮食输出省份却非粮食贸易集转重地的特点。 第三部分是明代河南粮食的流通。有明一代的河南也是粮食可以满足内需且有外销的省份。流通的基础是河南有完备的仓储体系,仓储体系的完备也使得粮食贸易广度的延伸与扩大。河南省内的粮食贸易主要是由于区域种植差异性的产业结构流通,而省外贸易则牵涉到经停与对外输送的两大部分。但是由于参与粮食流通的方式与种类繁多,并不能保证粮食贸易中的粮食就是小农的余粮。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尽相同,这也决定了明代河南粮食流通是有局限性的。 总的来说,以“明代河南商品性粮食研究”论题的创新点就是:在明代河南的经济史研究中对商品性粮食的研究是不足的,缺乏综合研究和论述。所以以明代河南的粮食为切入点和文章的主体,分析了粮食的生产商品化与整个区域粮食市场渠道、贸易的方式与规模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并且结合明代河南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水平,探究商品性粮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远;;明清河南经济史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2 赵志浩;;明代田赋“折征”到“征银”的转变[J];北方论丛;2013年01期

3 王兴亚;明代河南棉织业述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4 王兴亚;明代河南怀庆府粮重考实[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施峰;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作用与弊端及其对当前粮食储备管理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28期

6 崔来廷;;略论明清时期的河南怀庆商人及贸易网络[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吴晗;;明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J];历史研究;1955年03期

8 马雪芹;明清时期河南省棉花的种植与地理分布[J];农业考古;2000年03期

9 柯建中;略论明清时期小农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10 傅衣凌;;明代经济史上的山东与河南[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3期



本文编号:2819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819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