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评法批儒”运动时期的古典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6 17:48
  作为曾经对当代学术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政治事件,“评法批儒”运动先后引起了政治史、思想史研究者的瞩目。“评法批儒”是一场在文化领域内展开的政治运动,其在思想层面包含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已为学术界所认识。然而,“评法批儒”时对相关古籍的校注整理及研究究竟有无价值,是否在客观上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前期的积累,尚未得到相关研究者认真的对待。“评法批儒”所催生的大量的法家著作注释本的特点如何,那些缘起于“评法批儒”收尾于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在相关领域内的学术价值如何等问题,至今还未得到细致梳理与探讨。另外,“评法批儒”作为一代学人成长历程中不能忽视的客观存在,其影响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掉了。有鉴于此,笔者拟在既往政治史研究及思想史探讨的基础上,对“评法批儒”时的“法家”著作的整理与研究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梳理与分析。“评法批儒”运动的缘起、发展、落幕及影响等事实的厘清是相关研究开展的基础。九一三事件后,党中央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将政治运动从“批林整风”转向“批林批孔”,折射出批判运动的方向从批“极左”转向批“极右”;又因毛泽东无意将“批林批孔”从意识形态层面发展为串联、武斗等,故运动实施者江青不得不将运动...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难点、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评法批儒”运动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节 从“批林整风”到“批林批孔”的转变
        一、从批“极左”到批“极右”:“批林”与“批孔”的联合
        二、晚年毛泽东扬法抑儒观念的形成
        三、批林批孔运动的高潮:《林彪与孔孟之道》
    第二节 “评法批儒”运动的开展
        一、专注意识形态领域革命:“批孔”转向“评法”
        二、“法家”人物谱系的确立
    第三节 “评法批儒”的影响
        一、儒法对立的极端化
        二、“影射史学”的滥用
第二章 “评法批儒”运动时的“古籍整理热”
    第一节 法家著作注释出版规划座谈会激发的古籍注释热潮
        一、遍地开花的校注组
        二、校注组的运行体制
    第二节 法家相关著作的喷涌
        一、古籍及相关研究著作的出版
        二、法家著作选注及数量庞大的小册子
        三、活页文选的大规模发行
    第三节 法家之外的古籍整理
        一、“批儒”作品的盛行
        二、儒、法“同盟军”作品的大量面世
第三章 法家著作的整理与研究(上)
    第一节 《商君书》研究
        一、名目繁多的《商君书》出版物
        二、从三结合到专家组:山东大学《商君书》注释组的变迁及研究
        三、高亨及其《商君书》研究
    第二节 《韩非子》研究
        一、韩学:子学研究的热点
        二、《韩非子校注》的成就及失误
        三、“韩学”研究的遗产——以《韩非子札记》与《韩非子索引》为中心的探讨
第四章 法家著作的整理与研究(中)
    第一节 喧嚣一时的《荀子》研究
        一、《荀子》相关出版物及特点
        二、章诗同《荀子简注》评析
        三、《荀子新注》的成就与失误
    第二节 备受瞩目的《盐铁论》研究
        一、“评法批儒”时《盐铁论》研究的“高峰”
        二、“儒法斗争”色彩浓厚的《盐铁论》研究
        三、《本议》篇注译的偏颇态度
第五章 法家著作的整理与研究(下)
    第一节 “评法批儒”催生的《封建论》研究
        一、《封建论》研究的流行
        二、没有代表作的“扭转期”
    第二节 “三不足”精神与王安石研究
        一、为荆公辩诬:李绂、蔡上翔著作的大量发行
        二、众多出版物合力:王安石改革者正面形象的塑造
        三、一次失败的改写:邓广铭的《王安石》
    第三节 章太炎研究的开展及推进
        一、“评法批儒”时的章太炎研究热
        二、章太炎著作编注组及《章太炎诗文选注》
        三、朱维铮、姜义华等人的章太炎研究
第六章 “评法批儒”运动的学术遗产及反思
    第一节 政治运动的学术遗产
        一、“法家”研究的成就
        二、由“评法批儒”开启的若干研究领域
    第二节 政治风潮中的学术种子:中青年一代的成长
        一、古籍注释的中坚力量
        二、学术青年的成长
    第三节 学术视角下“评法批儒”运动的反思
        一、“法家”研究扩大化的歧途——以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为中心的探讨
        二、政治批判对古籍校注的渗透
        三、“革命”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共存
结语
附录: “评法批儒”产生的相关作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2940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2940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4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