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弥新三十年——对柯文“中国中心观”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1-09-01 18:45
柯文的"中国中心观"产生于越南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实用主义与历史主义思潮是其两大思想来源。"中国中心观"是在对冲击—回应、传统—近代、帝国主义三种流行的以西方为中心的研究中国近世史的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中国中心观"为美国的中国史研究带来了重要变化,为研究中国史提供了新视角,并对中国大陆史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中心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柯文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其精神难能可贵。
【文章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36(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中国中心观”
(一)“中国中心观”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中心观”的思想来源
(三)“中国中心观”的特征
二、柯文对三种研究模式的批判
(一)对冲击—回应模式的批判
(二)对传统—近代模式的批判
(三)对帝国主义模式的批判
三、“中国中心观”的问题、影响与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语语系文学”的生成、发展与批判——以史书美、王德威为中心[J]. 刘俊. 文艺研究. 2015(11)
[2]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J]. 李学智. 史学月刊. 2010(07)
[3]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 罗志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4]历史的内在脉络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J]. 陈春声. 史学月刊. 2004(08)
本文编号:3377494
【文章来源】: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36(04)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中国中心观”
(一)“中国中心观”的时代背景
(二)“中国中心观”的思想来源
(三)“中国中心观”的特征
二、柯文对三种研究模式的批判
(一)对冲击—回应模式的批判
(二)对传统—近代模式的批判
(三)对帝国主义模式的批判
三、“中国中心观”的问题、影响与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语语系文学”的生成、发展与批判——以史书美、王德威为中心[J]. 刘俊. 文艺研究. 2015(11)
[2]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J]. 李学智. 史学月刊. 2010(07)
[3]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点反思[J]. 罗志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5)
[4]历史的内在脉络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J]. 陈春声. 史学月刊. 2004(08)
本文编号:3377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37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