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视角下的唐代书法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8:10
本文从政治制度的视角出发,对唐代书法史进行深入考察,旨在揭示唐代书法史与政治制度相关的那一层面。基于这种观察视角,本文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讨论。根据论述主题,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揭示了唐代书法的“政治属性”,并考察唐代国家典仪中的书法因素,分析书法活动及相关书迹背后的政治意涵,解读它们在处理政治关系、维护统治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第二部分,论文从文书行政的角度出发,思考唐代铨选制度中为何会设置“楷法遒美”及“工书”这两个关于书法的标准,探究“楷法遒美”与“工书”的具体内涵并梳理它们和唐代书法史的关系。基于以上讨论,这一部分还对“书判拔萃科”中“书判”的具体所指进行了考证。论文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凭借书法技艺为皇室服务的翰林书待诏,对这一群体的性质、供职模式、工作内容、选拔方式、仕途、社会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结合传世及新出石刻资料,考察唐代宫廷书法对翰林书待诏书法的影响,以及书待诏书法的群体性特征。第四部分关注的则是在行政及文馆机构中供职的文书吏、楷书手、书直等群体,揭示他们在当时整体制度框架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所承担的不同职能。并结合敦煌文献及吐鲁番文书,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对他们的书法特...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角与术语释义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第三节 基本资料评述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章 礼仪与政治语境中的书法
第一节 唐代书法的“政治属性”
第二节 礼仪活动中的书法因素:以“册”类书迹为中心的讨论
一、皇帝即位、册太子、上尊号仪式中的玉册及其书法情况
二、丧葬仪式中的哀册、谥册、神主与墓志
1、唐代哀册、谥册、墓志及神主使用制度概述
2、现存唐代哀册、谥册的书法分析
三、“册”的书写者、所用书体及相关问题
第三节 书法活动的政治意涵
一、建构政治合法性
二、恩宠与褒功:唐代皇帝的赐“御书”活动
三、纪功与纪念:碑刻的政治色彩
第二章 试以政事:文书行政视角下的“楷法遒美”和“工书”
第一节 唐代之前的“文书行政”与官吏的“行政技能”
第二节 唐代的“文书行政”
第三节 作为官吏“行政技能”的“楷法遒美”和“工书”
一、“楷法遒美”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二、“工书”标准与流外官的铨选
第四节“楷法遒美”、“工书”的性质及其与唐代楷书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书判拔萃”相关问题考辨
第三章 执艺以事上奉诏而处中:宫廷中的翰林书待诏
第一节 翰林院及待诏群体的性质
第二节 翰林书待诏的供职模式与工作内容
第三节 进入翰林院的途径及书待诏的仕途
第四节 墓志所见书待诏的社会关系
第五节 宫廷书法影响下的翰林书待诏
第六节 翰林书待诏书法的群体性特征:基于石刻的考察
一、字体、风格的多样性
二、“各有所长”与“分工合作”
三、书法传承的家族性
四、“创作意识”的出现?:关于书待诏书写格式的一个推测
第四章 专职缮写:行政及文馆机构中的文书吏、楷书手、书直及告身书写人
第一节 普遍设置的文书吏
第二节 秘书省及诸文馆中的“职业抄写员”:楷书手
一、楷书手的设置及职能
二、楷书手的选拔与仕途前景
三、“楷书手”称名问题考
四、楷书手书法的特征:以敦煌所出宫廷写经为中心
1、唐代官方抄写制度略说
2、楷书手书法的“职业特征”
第三节 作为“专业人才”的书直
一、书直的设置及其职责
二、书直的选拔标准、来源及迁转诸问题
第四节 唐代的告身书写人及现存告身的书法形态
一、告身颁给制度及告身书写人
二、现存告身的类别及书法形态
第五章 唐代“书法教育制度”再研究
第一节“文字教育机构”还是“书法教育机构”?:国子监书学性质考辨
一、国子监书学的制度起源
二、作为文字教育机构的唐代书学
三、唐代官学的兴废及书学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弘文馆书法教学活动的短暂性
第三节 宫教博士与内廷书法教育
一、宫教博士的设置及相关问题考论
二、宫教博士的阶官化与内廷书法教育的式微
第四节 作为皇室“职业书法教师”的侍书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377443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视角与术语释义
第二节 学术史的回顾
第三节 基本资料评述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章 礼仪与政治语境中的书法
第一节 唐代书法的“政治属性”
第二节 礼仪活动中的书法因素:以“册”类书迹为中心的讨论
一、皇帝即位、册太子、上尊号仪式中的玉册及其书法情况
二、丧葬仪式中的哀册、谥册、神主与墓志
1、唐代哀册、谥册、墓志及神主使用制度概述
2、现存唐代哀册、谥册的书法分析
三、“册”的书写者、所用书体及相关问题
第三节 书法活动的政治意涵
一、建构政治合法性
二、恩宠与褒功:唐代皇帝的赐“御书”活动
三、纪功与纪念:碑刻的政治色彩
第二章 试以政事:文书行政视角下的“楷法遒美”和“工书”
第一节 唐代之前的“文书行政”与官吏的“行政技能”
第二节 唐代的“文书行政”
第三节 作为官吏“行政技能”的“楷法遒美”和“工书”
一、“楷法遒美”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二、“工书”标准与流外官的铨选
第四节“楷法遒美”、“工书”的性质及其与唐代楷书发展的关系
第五节“书判拔萃”相关问题考辨
第三章 执艺以事上奉诏而处中:宫廷中的翰林书待诏
第一节 翰林院及待诏群体的性质
第二节 翰林书待诏的供职模式与工作内容
第三节 进入翰林院的途径及书待诏的仕途
第四节 墓志所见书待诏的社会关系
第五节 宫廷书法影响下的翰林书待诏
第六节 翰林书待诏书法的群体性特征:基于石刻的考察
一、字体、风格的多样性
二、“各有所长”与“分工合作”
三、书法传承的家族性
四、“创作意识”的出现?:关于书待诏书写格式的一个推测
第四章 专职缮写:行政及文馆机构中的文书吏、楷书手、书直及告身书写人
第一节 普遍设置的文书吏
第二节 秘书省及诸文馆中的“职业抄写员”:楷书手
一、楷书手的设置及职能
二、楷书手的选拔与仕途前景
三、“楷书手”称名问题考
四、楷书手书法的特征:以敦煌所出宫廷写经为中心
1、唐代官方抄写制度略说
2、楷书手书法的“职业特征”
第三节 作为“专业人才”的书直
一、书直的设置及其职责
二、书直的选拔标准、来源及迁转诸问题
第四节 唐代的告身书写人及现存告身的书法形态
一、告身颁给制度及告身书写人
二、现存告身的类别及书法形态
第五章 唐代“书法教育制度”再研究
第一节“文字教育机构”还是“书法教育机构”?:国子监书学性质考辨
一、国子监书学的制度起源
二、作为文字教育机构的唐代书学
三、唐代官学的兴废及书学对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弘文馆书法教学活动的短暂性
第三节 宫教博士与内廷书法教育
一、宫教博士的设置及相关问题考论
二、宫教博士的阶官化与内廷书法教育的式微
第四节 作为皇室“职业书法教师”的侍书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377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37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