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金文通用字整理與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8 09:47
歷代文獻中都存在文字通用現象,金文也不例外。本文以商代金文中的通用字為研究對象,以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編》所收銘文為材料,窮盡性地搜集了商代銘文中的通用字,根據字形、字音、字義的不同關係,將其劃分為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同義字、同源字來進行分類研究。商代銘文共6469篇,共整理出137組通用字。本文共有八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說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意義、材料來源、處理方法和凡例。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將整理的商代金文通用字按照字際關係分為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同義字、同源字進行探討。第二部分為通假字,收字9組;第三部分為異體字,收字49組;第四部分為古今字,收字74組;第五部分為同義字,收字1組;第六部分為同源字,收字4組。每一部分都由字例和小結兩部分構成。字例為整理收錄的通用字,每組通用字由字組、銘文用例、字義、字音和案語五部分組成。通用字每組釋字在前,被釋字在後。銘文用例先標明器名再引銘文,句末註以時代和銘圖编号。通用字字義以許氏《說文解字》為準,許氏未收之字義則暫缺。字音列中古音與上古音以...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選題意義與價值
第四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第五節 相關術語說明
第六節 凡例
第一章 通假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第二章 異體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第三章 古今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第四章 同義字
第五章 同源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致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周金文异体字的动态考察[J]. 王瑞英.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2]金文研究分期述要[J]. 蒋书红.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4)
[3]甲骨金文与殷商语音研究述要[J]. 胡志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0(01)
[4]研究古文字通假字的意义及应遵循的原则[J]. 王辉. 中国文字研究. 2009(00)
[5]汉代金文用字现象研究[J]. 王卉. 宁夏社会科学. 2007(04)
[6]从人形古文字零释[J]. 王慎行. 殷都学刊. 1991(01)
[7]古音通假浅说[J]. 陈壬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2)
[8]甲骨文金文通假字释例[J]. 钟旭元,许伟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1)
[9]耒耜考[J]. 徐中舒. 农业考古. 1983(01)
[10]利簋铭文考释[J]. 于省吾. 文物. 1977(08)
博士论文
[1]西周金文異體字研究[D]. 蘇文英.西南大学 2016
[2]古汉字同源分化研究[D]. 郝士宏.安徽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里耶秦簡通假字、古今字研究[D]. 廖燕.吉首大学 2015
[2]呂大臨的銅器銘文研究[D]. 高會彬.西南大学 2015
[3]《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圖版及著錄信息校補(1-10卷)[D]. 隋倫.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53840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
第二節 研究現狀
第三節 選題意義與價值
第四節 研究材料與方法
第五節 相關術語說明
第六節 凡例
第一章 通假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第二章 異體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第三章 古今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第四章 同義字
第五章 同源字
第一節 字例
第二節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致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周金文异体字的动态考察[J]. 王瑞英.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03)
[2]金文研究分期述要[J]. 蒋书红.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1(04)
[3]甲骨金文与殷商语音研究述要[J]. 胡志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0(01)
[4]研究古文字通假字的意义及应遵循的原则[J]. 王辉. 中国文字研究. 2009(00)
[5]汉代金文用字现象研究[J]. 王卉. 宁夏社会科学. 2007(04)
[6]从人形古文字零释[J]. 王慎行. 殷都学刊. 1991(01)
[7]古音通假浅说[J]. 陈壬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02)
[8]甲骨文金文通假字释例[J]. 钟旭元,许伟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1)
[9]耒耜考[J]. 徐中舒. 农业考古. 1983(01)
[10]利簋铭文考释[J]. 于省吾. 文物. 1977(08)
博士论文
[1]西周金文異體字研究[D]. 蘇文英.西南大学 2016
[2]古汉字同源分化研究[D]. 郝士宏.安徽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里耶秦簡通假字、古今字研究[D]. 廖燕.吉首大学 2015
[2]呂大臨的銅器銘文研究[D]. 高會彬.西南大学 2015
[3]《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圖版及著錄信息校補(1-10卷)[D]. 隋倫.吉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53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55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