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员习医探研
发布时间:2022-02-12 19:48
自古皆有士大夫从医的现象,但由于医人、医术一直备受贬低,医疗知识传播范围狭窄等原因,从医人数十分有限。自宋代,政府大力支持医疗事业,及此时出现的印刷术和“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思想观念,使得医疗卫生书籍得以大规模的刊印出版,从而扩大知识的传播,再加上人们认识到医术治人之功效,与儒家济世惠民的原则十分契合,士人阶层便依据自身需要主动投入岐黄之书的研究之中。金元两代士人对习医风尚传承延续,特别是元代曾出现过废除科举的情况,虽又恢复,但废止期间读书士子进阶无门,而元代设立地方医学,士人便凭医入仕。至明代,在思想观念上,习医不再是纠结之选,此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市面上医疗书颇为丰富,而现实中医疗卫生条件不能满足当时所需,且疫病繁多,官员们依据自身善于学习以及同医生交往的条件,使得研习医术成为可行之举。出于不同的习医动机,官员们根据不同需求研究卢扁之术。有人出于对医学学术的探索,旨在促进医学理论优化升级。有人是出于对养生的追求,以求将身体状态达到最佳,不至罹患恶疾,从而延年益寿。还有人出于孝道,为免除父母亲友疾病之苦,进而习医。由于良医难寻,除为亲属疗疾进而通医之外,为治愈自身疾病亦是官员们涉...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有关古代儒医的研究
(二)有关明代官员习医的研究
(三)有关明代医疗社会的研究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社会背景
(一)认同医学
(二)医籍勃兴
(三)医资匮乏
(四)疫病繁多
(五)官医交游
第二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理念
(一)钻研医学
(二)养生需要
(三)治愈亲属
(四)自疗疾病
(五)惠世济民
第三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状态和路径
(一)先医后官
(二)先官后医
(三)官医兼并
(四)习医途径
(五)研究内容
第四章 明代习医官员的身份特点
(一)以儒通医
(二)兼有武官
(三)多才多能
(四)不甘于医
结语
附录:明代会医官员(不含上述人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前期士大夫的医学化与医、儒互动[J]. 王涛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上医医国:一位晚明医家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与政治[J].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儒医王肯堂与上层文人的书画交游——以韩世能和董其昌为例[J]. 高树浩. 荣宝斋. 2018(01)
[4]明清新安地方医官探析[J]. 万四妹,刘伯山,王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7)
[5]儒道医风:明清医者画像中的理想形象[J].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明代士大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救疗与养护探论[J]. 刘希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7]明代地方医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吕坤《振举医学》为中心[J]. 许二平,李永菊. 中医学报. 2015(05)
[8]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J]. 余新忠. 历史研究. 2015(02)
[9]医学的正典化与大众化:明清之际的儒医与“医宗”[J]. 冯玉荣. 学术月刊. 2015(04)
[10]医与士之间:明末清初上海李延昰的边缘人生[J]. 冯玉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硕士论文
[1]道教与明中后期文人养生著作[D]. 占路.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D]. 陈旭.西南大学 2011
[3]中医人才及中医著作的地理学分析[D]. 李慧丽.山西师范大学 2010
[4]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D]. 谈文琼.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5]宋代儒医研究[D]. 张莉.湖南大学 2008
[6]方剂学发展史研究[D]. 康彦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2328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0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有关古代儒医的研究
(二)有关明代官员习医的研究
(三)有关明代医疗社会的研究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社会背景
(一)认同医学
(二)医籍勃兴
(三)医资匮乏
(四)疫病繁多
(五)官医交游
第二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理念
(一)钻研医学
(二)养生需要
(三)治愈亲属
(四)自疗疾病
(五)惠世济民
第三章 明代官员习医的状态和路径
(一)先医后官
(二)先官后医
(三)官医兼并
(四)习医途径
(五)研究内容
第四章 明代习医官员的身份特点
(一)以儒通医
(二)兼有武官
(三)多才多能
(四)不甘于医
结语
附录:明代会医官员(不含上述人物)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前期士大夫的医学化与医、儒互动[J]. 王涛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2]上医医国:一位晚明医家日常生活中的医疗与政治[J].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3]儒医王肯堂与上层文人的书画交游——以韩世能和董其昌为例[J]. 高树浩. 荣宝斋. 2018(01)
[4]明清新安地方医官探析[J]. 万四妹,刘伯山,王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7)
[5]儒道医风:明清医者画像中的理想形象[J].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6]明代士大夫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救疗与养护探论[J]. 刘希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7]明代地方医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吕坤《振举医学》为中心[J]. 许二平,李永菊. 中医学报. 2015(05)
[8]当今中国医疗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J]. 余新忠. 历史研究. 2015(02)
[9]医学的正典化与大众化:明清之际的儒医与“医宗”[J]. 冯玉荣. 学术月刊. 2015(04)
[10]医与士之间:明末清初上海李延昰的边缘人生[J]. 冯玉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硕士论文
[1]道教与明中后期文人养生著作[D]. 占路.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D]. 陈旭.西南大学 2011
[3]中医人才及中医著作的地理学分析[D]. 李慧丽.山西师范大学 2010
[4]儒家文化对中医的影响研究[D]. 谈文琼.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5]宋代儒医研究[D]. 张莉.湖南大学 2008
[6]方剂学发展史研究[D]. 康彦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22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22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