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性”到“个性”的价值转换——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批判传统家庭制度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4-04-01 20:37
集体与个体的概念在近代中国的"转型时期"(1895-1925),前后出现着戏剧性的变化。在前期里,集体意识曾经以"群"的概念为主流知识分子所讴歌,而相对于"群"的、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概念,则受到相当的贬抑。但是到了转型时期的后期阶段,即是进入"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5),集体意识受到了主流知识分子猛烈的攻击,其中作为"群"核心观念的国家与家族,尤其受到严厉批判。而以强调个体意识的"独"的思想的出现——个人主义观念,则受到主流知识分子广泛的回响。近代中国的转型时代由"群性"探索到"个性"追求的价值转换,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将透过新文化运动时期主流知识分子对家庭与家族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探讨近代中国从集体意识走向个体意识之变化的意义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3945271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图3-6《良友》中个人卫生的宣传画,强调对身体(个人习惯)的规训[资料来源]卫生习惯.良友.1932,67:29
第三章近代卫生观念与居住观念的改变25象征,同时还有分离式餐厨空间的出现,也回应了这一诉求。家具的布置更是成为表达卫生和健康的不可避免的象征。图3-6《良友》中个人卫生的宣传画,强调对身体(个人习惯)的规训[资料来源]卫生习惯.良友.1932,67:293.2大众居住观念的转变居....
本文编号:3945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945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