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间《汉书》流传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7:14
本文关键词:汉唐间《汉书》流传的个案研究
【摘要】:《汉书》作为经典史籍,自其问世以来,即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历来读《汉书》及注《汉书》者不可胜数,《汉书》流传问题也就成为学术史和史学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选择四个个案对《汉书》在汉唐间的流传做一个比较初步的研究。四个部分呈现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分别探讨不同面向的《汉书》流传问题。本文的第一章,从《汉书》成立之初到三国时代,文中从两汉经学“师法”与“家法”入手,质疑了历来研究中所谓的《汉书》代有师法的问题;涉及阅读接受《汉书》人物的问题,正史中所涉及到(可能)阅读《汉书》的人物,凡是可能接触《汉书》的正史传记中的人物,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并作了相关探讨;以及在后汉三国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汉书》本身是作为何种性质的著作被接受和阅读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又考察了后汉三国时代注释《汉书》的学者,进而论及注释家,对《汉书》在后汉三国时代的性质作出了推定。在第一部分的结尾,笔者推论《汉书》注释形式与古文经学的兴起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可以上溯到汉代解经的“传”的文体上来。“传”的形式在六朝史学的发展下,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新的类型,杂传与小说。第二部分即探讨小说这一长期被认为是文学现象的文体,如何蕴含了史学史的意义。作为经典史籍的《汉书》,在六朝志怪小说中被广泛摹写,甚至直接引用。在本章中,通过探讨魏晋小说中地志、人物、内容、结构方面对于《汉书》的摹写,以及在小说中对《汉书》的直接引用,试图藉此说明小说作为史学史上的“另面”,不仅值得引起文学史的注意,在史学上,同样应该作为一个问题受到关注。第三部分跳出通常的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将史学别立门径的观察视角,通过对东晋南朝经史特点的分析人手,来观察经史之间的联系。本章以魏晋以来《世说新语》的文本为主要的观察视角,论述了东晋南朝时代的学术具有其自身的游戏规则,史学亦在这种游戏规则的影响范围之内。《汉书》流传在这种学术生态下,展现出的遵循了整个东晋南朝的学术发展的一般特点,接之以具体的注释家为例,分析了东晋南朝时代《汉书》注中所展现出来的与当时整体学术生态一致的学术风气。在这一部分结尾,附带分析了文中反复论及的“传”与“古学”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以《汉书》颜注这一唐前《汉书》注的集大成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颜师古之祖颜之推的学术风貌,其次对刘炫、刘焯的学术风貌、《五经正义》编纂,与颜师古的关系进行考察,揭橥颜师古《汉书》注的学术渊源与学术特色。颜师古的注,不仅仅受到他的祖父颜之推的学术影响,也受到二刘学术的影响,这种横向与纵向的双重影响,是真实地存在在颜师古的注文中的。最后以刘炫《孝经述议》为例,讨论了刘炫、刘焯的学术特点,以加深对二刘学术的认识。
【关键词】:汉书 汉唐 流传 学术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3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绪论12-25
-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12-13
- 二、主要内容13
- 三、学术史回顾13-25
- 1、关于《汉书》传播在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14-17
- 2、关涉学术史、思想史的相关研究17-21
- 3、书籍流传原因说略21-25
- 第一章:后汉三国时代《汉书》流传蠡测25-47
- 一、《汉书》流传初期师法质疑25-33
- 二、谁读《汉书》?——后汉三国《汉书》流传及其分析33-47
- 1、《汉书》在后汉三国时代的性质推定35-42
- 2、注释《汉书》诸家及其分析42-47
- 第二章:魏晋南北时期的小说与《汉书》流传47-78
- 一、略论魏晋南北朝小说展开的历史背景47-52
- 二、魏晋小说对于《汉书》的摹写52-71
- 1、涉及地理类的摹写52-61
- 2、涉及人物上的摹写61-66
- 3、涉及结构上的摹写66-71
- 三、魏晋小说对于《汉书》的直接引用71-76
- 余论76-78
- 第三章:东晋南朝学术的“专门”与《汉书》流传78-105
- 一、从《世说新语》看东晋南朝学术“专门”78-87
- 二、东南朝“汉书学”发展臆说87-97
- 1、东晋南朝的“汉书学”87-97
- 附:何为“古学”:从两汉“传记”之学的演变说起97-105
- 第四章:颜师古的学术渊源及其《汉书》注105-141
- 一、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学术主张105-117
- 二、颜师古的《汉书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117-135
- 1、颜师古与《五经正义》117-122
- 2、颜师古《汉书》注学术特点举隅122-135
- 附:略述刘炫学术特色——以辑本《孝经孔传述议》为中心135-141
- 结语141-143
- 附表一:后汉三国时代正史所见(可能)读《汉书》人物143-180
- 附表二:《汉书》颜注尹《论语》与《论语义疏》对照表180-287
- 参考文献287-293
- 后记293-294
本文编号:740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74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