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的《尚书》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日本江户时代的《尚书》学研究
【摘要】:江户时代,是日本文艺复兴的时代,也是日本全民学习中国儒家经典的时代。《尚书》作为六经之一,自然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青睐。他们以中国学术为依据,对《尚书》展开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朱子学派重视天理、忠君与五行学说,古学派提倡尊古、实践与人情,而后期的怀德堂派、阳明学派、折中学派与考证学派则一举将《尚书》学研究推向了高潮。这些学术流派同时将目光汇聚在此经之上,正体现了《尚书》之魅力,非同凡响。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日本 江户时代 《尚书》学 学术流派
【分类号】:K221.04
【正文快照】: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亦是天下治政之大经大法。自汉至明,为《尚书》作注疏者便层出不穷。到了清代,研究《尚书》竟成为一种风气,如朱彝尊、阎若璩、毛奇龄、江声、段玉裁等学术名家都将精力集中在此书之上,可见《尚书》受重视之程度,非同一般。而与中国清代同时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长新;;江户时代的说唱文艺[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年02期
2 大庭修;高洪译;;关于江户时代中国船漂流日本的资料[J];日本研究;1987年03期
3 王宣;略谈江户时代的町人文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冈田袈裟男;;江户时代的对外语言交流与文化[J];日本研究论集;2005年00期
5 严庆谷;超级歌舞伎[J];中国戏剧;2003年04期
6 武玉环;论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及其社会影响[J];唐都学刊;2003年02期
7 保国;“油を(?)る”等词语的来历[J];日语知识;2004年10期
8 陈兰芳;论江户时代的审美观“ぃき”——以江户艺妓之美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年02期
9 张琳;;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学[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10 孟晓旭;;江户时代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以“漂流事件”为中心的考察[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孔炽;;日本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起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池享;;12—16世纪的日本社会使用中国铜币的意义[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3 赵德宇;;日本近世洋学述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驻东京记者 吴仲国;“回到”江户时代[N];科技日报;2002年
2 ;“回到”江户时代[N];科技日报;2002年
3 李开周;像江户时代那样及时行乐[N];东方早报;2013年
4 李长声;日本犹须中国化[N];东方早报;2012年
5 汤祯兆;“算额绘马” 江户时代的虚拟社交网络[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魏青;愿博物馆离公众再近一些[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郭桂英;博物馆日的冷思考[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刘晖;“现代化后来者”:拘谨的食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日报《周刊现代》副主编 近藤大介;日本显露“弊端”[N];经济观察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珠;日本江户时代的“情死”悲剧[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燕;关于《江户时代的风俗与生活》夏篇的翻译实践报告[D];南京大学;2015年
3 曾文华;江户时代的日本忠孝思想特征分析[D];广西大学;2008年
4 李玉明;江户时代的朝幕关系[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刘犀灵;从《东雅》看和训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明珠;江户时代年贡米的商品化及其后果[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乐;关于日本的赏花历史[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8 秦贝贝;日本江户时代的大名留守居制与参勤交代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杨洋;日本近世商人的商业活动及其历史作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耿华英;日本江户时代的武士教育[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9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59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