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6-08-06 21:00

  本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维普资讯

表 l历史文化村镇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构成 D1点 ) ( E 1文物古迹价值 F1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最高级别拥 F 2拥有集中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 祠堂、驿站、书院的数量 F3有体现村镇特色、典型特征古迹 (墙、拥城 牌坊、古塔、园林、古桥、古井、古树 )数量 D2线) ( 历史街巷 D3面) ( 格局环境 E 6聚落历史建筑总规模 E 3传统建筑建造工艺水平 E 4历史街巷景观及规模 F 4传统建筑建造工艺水平 F5拥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巷数量 F6拥有传统建筑景观连续的最长历史街巷长度 E 5核心保护区风貌保存状况 F7心保护区占地面积规模核 F8核心保护区现存历史建筑及环境占地面积占 核心区全部用地面积的比例

古迹建筑 E 2历史建筑典型性及特色

F9存历史传统建筑面积现

E 7聚落环境及空间格局特色 F1 0聚落自然环境和谐优美度 F 1间格局及功能特色 1空 1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框架

加突出直接测度和定量客观评价,强可操作性,再构建还要从增其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 )突出各项指标的定量评价。

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中名的评选

(古迹建筑 ) (统街巷 ) (、线传、面环境风貌)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 3产包括历史性 (史影响)文化性(俗文化 )生活性 (历、民和生活延续 ) 3 个方面。保护措施主要从保护规划、护修复和保障机制 3保个方面展开。在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 )评价体系框架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护措施三个方面,究各方面的具体指非保研

办法中要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现存历史建筑面积分别应在 5 0 m 5 0以上。这是对名镇 ( 0 0、2 0 m”名村 )史建筑整体规模提出历

的定量要求,仅此一项定量指标还远远不够,要大幅度增加名但还镇(名村 )评价的定量指标,要将价值特色的评判通过客观数据直接反映出来,如对名镇(村 )心保护区内传统风貌的原真性、例名核历 史建筑典型性、文物古迹价值以及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增强不同地域个案间相互比较的可行性。 2 )加强自然环境、空间形态、街巷格局等方面评价。自然环境是名镇 (村)名的根植地和背景区域;空间形态是名镇 (村)给名留

标构成,力求每项具体指标既能直接体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的价值特色内涵,具有定量可比性和资料数据的实际可获取性,又同时 要考虑到保护管理实施的可操作性。 1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 1 )表 ) 包括古迹建筑 (、历史街巷 ( )点)线、格局环境( )个方面。面三

a )古迹建筑的评价。视觉景观角度分析,镇(村 )有物从名名所 质文化遗产均是由若干的点元素所组成,些点元素的种类很多,这

人们的总体印象,中反映着名镇 (集名村 )展的历史记忆;而街巷发 格局则反映了村镇的传统秩序和脉络,是历史文化村镇的视觉走廊,些都是名镇 (这名村 )价值特色评价不可缺少的地方,探索这要些指标的定量化评价方法。

包括每一栋民居、店铺、寺庙、梁、水埠、古树等。价时按照桥评是否已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这些点元素划分为文物古迹和历史建将 筑。文物古迹重在评价其真实价值和稀缺性,用名镇 (对采名

村 )拥

有的文物保护单位最高级别来衡量对历史建筑重在评价其典型性 及特色,分别从传统建筑物(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堂、反祠 驿站、书院等)和传统构筑物(城墙、牌坊、古塔、园林、古桥、如

3 )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难度 比较大,这就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除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

村 )选办法涉及到的历史名人、大事件等内容进行量化评价外,评重 还要特别考虑名镇 (村)为乡村居民栖息地,持本地居民生活名作保

古井等 )的数量进行评价,并对古迹建筑的建造工艺水平做出综合 评定。

延续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是体现名镇 (这名村 )色和生命力的重要特前提,因此要补充社会生活、民俗文化等评价指标。 4 )增加保护措施评价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 )的评选办法中对保护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已编制了科学合理的村镇总体如规划和保护规划;设置了有效的保护管理机构,备了专业保护人配员,有专门的保护资金等,些要求要在评价指标体系中予以体设这 现,以指导名镇 (村)护和管理,些措施是保障文化遗产可用名保这持续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手段。 1 3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

b )历史街巷的评价。历史街巷是反映名镇 (名村 )建筑风貌和特色景观的主要视觉廊道,独特的线型空间肌理,同于由单体其不建筑空间到院落组合而逐级形成的块面体系。街巷空间景观的形成

和突出特点,是由于屋、街、河(乡村镇) 2 3空间要素沿同水等 -种 一

轴线的并行重复,结合生活、通运输等基本功能,,为古村并交成

镇空间景观的主要展示面。l Il l因此,史传统街巷的评价将从数量历和景观连续的最长历史街巷的长度两个方面展开。者一定程度上前也反映了名镇(名村 )护的总体状况,后者则能集中反映名镇(保而名 村)历史传统景观的连续和丰富程度,这也将成为集中展现古村镇传统风貌的核心地段。 C )格局环境的评价。格局环境是古村镇与民居建筑研究的最大不同,古村镇的评价研究注重民居建筑的群体组合及整体空间环

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合名镇(结名村 )的价值内涵,研本 究从价值特色、护措施两个方面再一次构建了历史文化村镇的评保价体系框架 ( 1。图 )名镇 (名村 )价值特色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中产生的,主要集中在历史、化、文科学以及艺术美学等方面, 并具体表现在村落选址、居形态、巷空间、聚街传统建筑、造工建艺等物态环境,以及反映地方民俗文化、史文脉特点、及传统历以

境分析,而民居建筑的研究则多着眼于单体建筑。 l名镇 (【反映 1 名村 ) 格局环境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传统建筑群规模、落与自然环境聚的和谐程度,及集中体现名镇(以名村 )间形态及传统风貌特色的空核心保护区保护状况等。名镇 (名村 )核心保护区保护状况要从完整性和真实性两个方面评价。核心保护区必须保持一定的占地面积规 ^ 0 E nRL岬M L20 .建筑学报闩 c』^∞ 08 3

生活真实性等文态环境方面,因此价值特色的评价又进一步分解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点其

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


  本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评价指标体系的再研究——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6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86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