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湮没的《史通》评释文献——徐桂林《史通驳议》绍介
本文关键词:被湮没的《史通》评释文献——徐桂林《史通驳议》绍介
更多相关文章: 《史通驳议》 史体论 史例论 实录 夷夏之辨
【摘要】:徐桂林所著《史通驳议》,虽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界所忽视,但此书特色鲜明,在内容上专就刘知^~史学观点展开批判,在方法论上主要以《史通》前后篇章之抵牾加以评辨,并且能够摆脱儒家伦理名教观念束缚,不以爵位为标准裁量历史人物,在史体、史例论上创见颇多。虽然悖离了刘知^~的"实录"史学主旨,坚执"夷夏之辨"思想,寓褒贬于名号,但也是晚清西潮冲击语境下的时代反应,不足深咎。从研究方法与史料拓展两个方面而言,对《史通驳议》加以探析,将会对当前的《史通》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史通驳议》 史体论 史例论 实录 夷夏之辨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4044)
【分类号】:K207
【正文快照】: 《史通》问世以后,自唐后期迄于明代中叶,虽一直隐没不彰,但明代中叶以后,陆深重新校刻《史通》,并撰成《史通会要》,由此发端,引起一股研究热潮,相继出现多本评释专著。相关文献的不断积累,使得“《史通》传播诠释史”也发展成为一个研究领域,颇为引人注目。目前学界已有多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泉;;刘知几批判精神之成因探析[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王静;刘苗;;从《史通》看刘知几的史学思想[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施丁;刘知几“实录”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4 杨绪敏;论刘知几处世思想的成因与史学思想的渊源[J];史学月刊;2003年07期
5 王嘉川;;陆深《史通会要》“摭刘知几之精华”吗?[J];齐鲁学刊;2014年03期
6 刘海波;;“显訾其书,阴用其言”:《史通》对《明史》编纂的影响[J];齐鲁学刊;2014年05期
7 吕海龙;;论刘知几的圆融文史观———兼论其对韩愈、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影响[J];文艺评论;2012年04期
8 王晓敏;;试论《史通》对唐代《左传》学研究领域的拓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杨绪敏;;论明清学者对刘知几史学理论的批评、阐发和实践[J];学习与探索;2010年04期
10 王静;刘苗;;从《史通》看刘知几的史学思想[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赖瑞和;;唐史臣刘知几的“官”与“职”[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海龙;《史通》与刘知几文史观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周睿;张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史素昭;唐代传记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萍;以道自任[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庆;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理论—论刘知几与章学诚[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安;从“真”到“通”: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体系化及其终结[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小泉;论刘知几的学术风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晓敏;唐代《左传》学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卢东兵;《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成就[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莎;论吕思勉《史通评》中的史学史及史学理论问题[D];扬州大学;2010年
8 高蕊;《南齐书》人物传记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9 刘澍颖;史传批评的批评[D];湖北大学;2014年
10 石伟伟;刘知几《史通》之《左传》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7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91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