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道教的尊师重道传统

发布时间:2017-10-10 13:29

  本文关键词:论道教的尊师重道传统


  更多相关文章: 道教 三宝 尊师重道


【摘要】:道教法脉近两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师徒口耳相授、衣钵相传的历史,由此形成道教特色鲜明的尊师重道思想与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运用知识社会学理论,从道、经、师"三宝"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对"尊师重道"如何在道教文化中呈现的问题进行讨论。道教参照亲子关系建立起来的师徒关系,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社会中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进而促进校园和谐、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关键词】道教 三宝 尊师重道
【分类号】:B958
【正文快照】: 道教认为皈依道、经、师“三宝”乃是修道之人实现终极宗教目标的不二法门。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道、经、师“三宝”是道教信仰共同体团结和联系的纽带,其中“道”为神圣性知识,“经”为神圣性文本,而“师”作为掌握神圣性知识和文本的宗教精英,是超越血缘关系而构建并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4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刘忠;康德的“因果观”探析——兼论与佛教“善恶报应论”比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孙浩然;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孙芳芳;;道教对魏晋南北朝人鬼恋小说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潇潇;;蕴藉心灵的山水家园——郭祥正山水情结的际遇秉性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徐惠;;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周春兰;兰国庆;;道教与士大夫的人生哲学[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赤银忠;;南阳汉画中的内丹修仙术[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立;;汉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艺术组合构图意义再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高二旺;;由汉画解析汉代的灵魂观念[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小磊;鞠辉;;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三幅画像的考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阿风;;明代后期徽州诉讼案卷集《不平鸣稿》探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亭;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连波;北京道教宫观环境景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唐丽星;早期道教的行香文化[D];南昌大学;2010年

8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克诚;;传历史之风韵 承文化之精髓 苍溪积极构建中国西武当山道教文化[J];四川统一战线;2008年03期

2 宫明礼;;威海市道协举办首届迎中秋道教文化演艺会[J];中国道教;2008年05期

3 黄信阳;访新加坡有感[J];中国道教;1993年01期

4 汤一介;道教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J];中国道教;2003年06期

5 陈全新;;道教文化中的类比思维[J];宗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6 ;武当山九宫之首静乐宫[J];武当;2010年04期

7 ;刊首语[J];西南航空;2010年10期

8 陈光照;;崂山的道教文化[J];风景名胜;1996年10期

9 林植汉;;闻一多与道教文化(上)[J];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02期

10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J];宗教学研究;199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应超;;新世纪中发扬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马冬青;;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道教文化——在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词[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5 陈娟英;;道教文化与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6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7 胡孚琛;;道教内丹学的西传和科学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8 蒋步荣;;武夷山道教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振国;;当代道教科仪与教义的互相印证[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应超;;积极引导道教更好地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章彤 实习生 姜婉冰;民俗?迷信?我们为何难以辨别[N];江苏科技报;2010年

2 记者 吴丽;我市将举办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道教文化周[N];运城日报;2006年

3 记者 赖晓莉 陈蕙茹;8月 蓉城论“道”[N];成都日报;2006年

4 孙崇然;大基山与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毛公强邋宋娜;“崂山论道”将探究道教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黄冬 王渡生;道教文化在成都: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7 杨立志;武当山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肖成菊;五雷山举办首届“道教文化节”[N];张家界日报;2007年

9 黎敏;登松峰山 悟道教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记者 郑大中;上饶:道教文化源远流长[N];上饶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延刚;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5年

2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霍克功;李西月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陈晨;岭南黄大仙信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西林;鄂西清太坪镇道教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 屈丙之;汉唐巴蜀道教文化地理学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爱民;历史时期陇东地区道教文化地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香凤;龙虎山道教文化与旅游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学雁;齐云山太素宫真武造像相关历史问题推论[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何亮亮;试析宗教对技术的积极作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7 孙凌晨;唐代外丹文献与化学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8 徐敏;中国近代道教文化论略(1840-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晓明;汉传道教之重构:壮族道公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葛野;兰州白云观道教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6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06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