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教育要具有教育性_性启蒙教育漫画_论宗教的教育性
本文关键词:论宗教的教育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学习资料
论宗教的教育性
⊙杨健吾/文
摘要:本文认为,宗教具有明显的教育性。这在各种自然宗教和现代宗教均有广泛的表现。文章以世界三大宗教为例对此论证,认为其原因是:1、宗教教义的哲理明确、深刻;2、宗教教规的条例严格、具体;3、宗教教团的成员学养深厚;4、宗教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
5、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崇高、权威。各种原因之根本,是宗教具有丰富的文化性。
关键词:宗教;教育性;教义;教规;教团;教学方式;地位;文化性
宗教的教育性是一切关心和研究宗教问题的理论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应当受到宗教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笔者对此有兴趣,但限于学力,本文只是初步地提出问题并略作述论。
我的粗浅看法是,宗教的教育性是宗教诸多属性之一种,这在各种自然宗教和现代宗教均有广泛的表现;尤其是世界三大宗教,其表现最为充分,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其原因,则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教义的哲理明确、深刻;2、宗教教规的条例严格、具体;3、宗教教团的成员学养深厚;4、宗教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5、宗教在社会上的地位崇高、权威。各种原因之根本,是宗教具有丰富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既是各种宗教世代继承、长盛不衰的生命之源,也是宗教的教育性得以不断发挥、体现的基本动力。 下文分别讨论。
一
宗教具有教育性,首先在于宗教的教义含有十分明确、深刻的哲理。这在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世界三大宗教中的表现最为突出。这三大宗教以精巧的说教和艰难的论证,使各自形成了具有浓厚的理论色彩的神学体系,构成了支持它们的各种宗教行为的完整的宗教世界观,对人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成为宗教的教育性的核心和灵魂。如,佛教认为,对于认识对象真实本质的认识,构成了佛教的真理。“真实”,佛教称为“真性”、“真实性”。佛教寻求人生的“真实”,是着重对人生作出价值判断,即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苦。生老病死等人生自然现象是“苦”,“怨憎”者相会,相爱者别离,所求者不得等社会现象,也是“苦”。人生的一切感受都是“苦”,“乐”只是“苦”的另一种表现。这种“苦”主要不是专指感情上的痛苦,而是泛指精神上的逼迫性,,即逼迫恼扰的意思。那么,人生还有什么理想呢?佛教认为,理想是有的。人生的理想在于断除现实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痛苦,脱
本文关键词:论宗教的教育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2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