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代阴阳家之学与术:以萧吉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中古时代阴阳家之学与术:以萧吉为中心
【摘要】:阴阳五行理论是理解传统中国政治、思想和社会的重要基础。萧吉所著《五行大义》则是中古时期阴阳五行理论的集大成者。该书的编纂体例、文本结构、概念表述以阴阳五行为条贯,并对所有概念和方法做了缜密的阐发,充分体现了萧吉的学术兴趣和时代氛围。本文首先讨论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源流和嬗变,认为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中国思想、学术与制度的演进,阴阳五行所包含的内容不断被注入丰富的内涵,容纳于其中的方术—博物传统的呈现方式日趋纷繁多姿;到了中古时代,各类知识、信仰与技术出现了汇流统合的需求与趋势,这既体现了阴阳五行理论发展的内在理路,同时也体现了士人复杂而多重的知识结构和人生抱负。在此基础上,将萧吉和《五行大义》置于这一脉络中加以考察,并以萧吉驱除东宫鬼魅一事作为切入点,探究其学术旨趣之依归。本文认为,萧吉在关于此事的占验实践中,将风角、九宫、禄命、谢土、物怪诸术昒铸于一炉,充分展示了如何将阴阳五行理论用于信仰生活与政治运作中的实际操弄。希望借由此个案,讨论汉唐间阴阳五行之"学与术"的知识社会史,对阴阳五行的"行容",尤其是魏晋隋唐之际的"变容"有新的理解。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阴阳家 术数 萧吉 《五行大义》
【分类号】:B9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阴阳五行之学为数千年来中国学术—政治—社会之基底。1其研究取径有两种差异甚大的分野存在:作为诸子学说与作为占验理论。前者将其看作诸子百家之一家,以往相关成果多集中于先秦时期阴阳观研究,2并且认为汉以后阴阳家已不复存在。后者将其看作指导占卜与选择的形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佐佐木聪;;法藏《白泽精``图》(P.2682)考[J];敦煌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章启群;;秦汉思想遗产与中国思想的秘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雷戈;;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阚绪良;吕晓玲;;“野渡无人舟自横”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雷静;;历史时期新疆地区农业灾害发展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冯时;;郭沫若《金文所无考》补正[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5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6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7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8 阎根齐;欧少娟;;论汉墓壁画的“乘龙升仙”主题思想——兼论柿园汉墓壁画的思想内容[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文起;;《白泽图》与古小说志怪渊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2 郭宝钧;;一九五○年春殷墟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51年00期
,本文编号:1034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34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