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两晋南北朝比丘尼皈依心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5 21:41

  本文关键词:两晋南北朝比丘尼皈依心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两晋南北朝 佛教 比丘尼 皈依


【摘要】:在中国佛教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典型的佛教女性形象。她们来回于世俗和净土之间,在青灯古佛旁度过悠悠岁月,她们的境界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境界,她们的人生是“简约而不简单”的人生,她们就是本文所关注和研究的主体:比丘尼僧团。 行走在凡尘世俗与极乐净土之间,徘徊于青灯古佛和父母子女左右,繁复礼教约束了她们的行为,却阻碍不了她们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去获得世人的赞许和尊崇。社会规范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无时无刻的想要套在每一个女性的肩上,然而比丘尼们却通过她们自己的方式在这样的规范中获取了自己的生活空间。这样一个奇特而伟大的群体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众知的故事,她们又是怎样冲破古印度的“八敬法”以及中国的“三从四德”等重重阻碍最终走向皈依叩响自己的宗教之门而走向皈依之路?这些都是我们不应忽视的现象。本文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比丘尼概况、中国特色的比丘尼生活以及比丘尼皈依所受到阻碍三方面入手,探索追溯比丘尼的皈依原因和皈依心理问题,大量收集相关文献中有关比丘尼的史料的前提下,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分析和认知方法,并以西方心理学理论为辅助,尝试运用这种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她们一些内心深处的皈依密码。 在本文中,一方面从经典的角度来探讨“观音信仰”、《佛说转女成男经》等佛教典籍对比丘尼皈依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年龄构成、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社会地位、朝代更迭、宫廷争宠等不同方面入手,结合比丘尼个人具体遭遇和心理状况来剖析这一时期比丘尼的皈依原因。
【关键词】:两晋南北朝 佛教 比丘尼 皈依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1
  • 第一节 选题意义6
  • 第二节 选题背景6-8
  • 第三节 文献综述8-11
  • 第一章 两晋南北朝比丘尼概况与皈依障碍11-19
  •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比丘尼概况11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比丘尼生活11-15
  •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比丘尼皈依障碍15-19
  • 社会障碍15
  • 家庭障碍15-16
  • 道教障碍16-19
  •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比丘尼皈依所受经典影响19-26
  • 第一节 观音女身定位与观音信仰的影响19-22
  • 第二节 转女成男和《佛说转女身经》对女性皈依的心理暗示22-24
  • 第三节 比丘尼皈依受其他佛教经典的影响24-26
  •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比丘尼的皈依原因26-48
  • 第一节 不同皈依年龄对皈依的影响26-29
  • 一 未成年时期的皈依特点27-28
  • 二 成年时期的皈依特点28
  • 三 老年时期的皈依特点28-29
  • 第二节 皈依前个人出身对皈依的影响29-36
  • 一 家庭背景对皈依的影响32-33
  • 二 受教育情况对皈依的影响33-36
  • 第三节 影响比丘尼皈依的其他原因36-48
  • 一 社会和家庭地位对皈依的影响44-45
  • 二 朝代更迭与宫廷争宠的皈依的影响45-48
  • 第四章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煜;《续比丘尼传》初探[J];法音;2005年02期

2 何则阴;;汉传佛教的女性健康观[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李喜梅;宗法制度下的中国女性[J];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4 杨曾文;南北朝时期佛教学者的道教观[J];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04期

5 周筱峗;古代女性的终极命运[J];书屋;2004年04期

6 夏毅辉;北朝皇后与佛教[J];学术月刊;1994年11期

7 刘淑丽;论魏晋妇女生活及思想中的新因素[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8 杨孝蓉;从《比丘尼传》看刘宋时期尼僧概况[J];宗教学研究;199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孝容;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樦;释宝唱与《比丘尼传》[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静;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地位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艳;两晋南北朝与唐代比丘尼僧团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3 戴绿红;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各阶层对佛教的态度与接受模型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8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38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