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6 01:10
本文关键词:印光法师研究
【摘要】:清末民初,传统佛教一方面外辱于庙产兴学、反宗教反迷信运动等社会新潮流,另一方面又内迫于理论诠解乏力、脱离现实生活、宗教混滥、修持实践衰落及滥度经忏等教内消极现象。作为近代佛教改革和复兴的灵魂人物,针对传统佛教所面临的困境,印光法师主张以六道轮回、善恶报应及了生脱死等因果事实来适时有效地宣扬佛教的核心义理,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的伦理内省方法来确立佛教的现实生活基础,以诸宗分界、净土为归的判教思想来指导佛教的弘传和发展,以拣择剃度、勤修定慧的制度规范来推动佛教从林之复兴。 印光法师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代,他主要是跟随其长兄学习儒学,并曾一度仿效理学家辟佛。十四、五岁后,因身婴病苦而开始怀疑理学思想。经过反思和抉择,他不但对佛教关于宇宙人生的理论思考和宗教实践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还立志出家弘扬佛法。 二十一岁时,遂毅然舍弃世俗生活,由长安(今西安市)到终南南五台莲花洞寺,依道纯长老厵剠。出家后,印光法师为躲避家人追寻,曾奉师命前往徽州小南海参学,因未受戒行脚不便而留住湖北竹溪莲花寺。早在南五台时,印光法师即已对净土颇感兴趣。后于竹溪莲花寺中,又藉晒经之故而得读《龙舒净土文》残本,由此而确立了修学净土的信心和志向。出家第二年,印光法师又依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受具足戒。随后即回南五台潜修苦行,兼读契经。二十六岁时,因闻北京红螺山资福寺系专修净土道场,遂于是年中秋,辞师前往参学。在红螺熏修时,印光法师除念佛苦行外,仍研读大乘经典,注重行解相应。三十岁时,印光法师离开资福寺,迁住北京龙泉寺,继续勤修净业。第二年,又迁往阜城门外圆广寺,留住两载,净业颇进。三十三岁时,因圆广寺众推荐,助化闻长老料理请藏检阅事宜。随即应邀,伴同化闻和尚前往 普陀山法雨寺.后被聘为法雨首座,主理藏经。遂安单藏经楼,念佛阅藏,精 进不己。此后,一直住法雨寺潜修。直到一九一四年,高鹤年居士将其四篇文 稿刊登于《佛学丛报》后,印光法师才逐渐开始应世弘法. 自四论发表后,徐蔚如居士于其见解甚为服膺,遂极力搜集印光法师的弘 法文字。于一九一七年,先以师与其友信三封,印五千本送人,名曰《印光法 师信稿》。一九一八年,又以历年搜得之文稿二十二篇于北京木刻刊行,名曰《印 光法师文钞》。一九一九年,继以录存各稿三十八篇在京刻印,名曰《印光法师 文钞》续编。因《文钞》文字般若感人至深,南方细素索阅颇众。一九二零年, 徐氏即将初续两编合排,,按类编次,并增新征文稿三十四篇,由上海商务印书 馆铅排流通。随着《文钞》的刊行,印光法师的佛学思想亦广为传播,产生了 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至此,他不得不正式出世弘法了。 刻印流通典籍,可以说是印光法师应世弘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徐蔚如排 印的商务馆《文钞》基础上,他又木刻了扬州藏经院本。后来,又先后排印了 商务馆增订本和中华书局增广本(即现在流通的《文钞》初编)。一九三九年, 又排《文钞》续编。印光法师逝后,罗鸿涛居士又编《文钞》三编,直至一九 九零方才问世。除《文钞》外,印光法师还修校、排印了许多其它弘法书籍, 其中主要有《安士全书》、《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寿康宝鉴》、《历史感应 统纪》、《伤终津梁》、《净土十要》、《净土五经》、《净土圣贤录》及四大山志等 数十种。综观来看,因果、伦常及净土是印光法师刻印弘法书籍的核心所在, 而这亦恰是近代佛教复兴特别是净土兴盛发展的精要所在。 除刻印流通典籍外,印光法师在弘法方面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指导和 推动了净土专宗道场的创建。苏州灵岩山寺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此外还有南 京三叉河法云寺、杭州弥陀寺、庐山青莲寺等。印光法师着手订定的五条核心 规约,不但积极有效地回应了僧制改革的时代呼声,而且还还显著地推动了净 土在近代的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总而言之,印光法师通过刻印流通典籍和指 导净土专宗道场的创建,最终使其弘法理念得到了充分地宣扬和有效地实践.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正反映了其思想具有强大的理论活力。 若对印光法师一生的弘法活动及其佛学思想进行总的概括,因果可以说是 其贯彻始终的纲领。针对当时道德沦丧、僧团腐败的社会现实,出于救世以利 民生、护教以续慧命的宗教热诚,印光法师一方面极力驳斥理学家之流对佛教 因果思想的不实指责,并极力辨正道教、民间宗教及民间信仰对佛教因果思想 的滥讹,另一方面又积极宣扬佛教因果思想以匡正显讹。就对佛教因果思想的 正面宣扬来看,与近代其它佛门代表人物相比,印光法师更加侧重因果事实的 宣传及理论核心的说明,而非因果理论的系统诊释和推演,其重心主要是在轮 回、伦常及净土等三个方面。轮回是他劝世励僧的理论依据,伦常是他化俗立 基的修持根本,净土则是他弘法利生的究竟归宿。三者虽深浅历然不同,却又 互为依靠、不可分隔。 立足于清末民初儒学衰绝及佛教脱离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况,印光法师明确 提出援儒入佛、以佛济儒的文化互补主张。他从返本归觉、除欲内
【关键词】:印光法师 净土 近代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B94
【目录】:
- 绪言11-18
- 第一章 生平考述18-72
- 第一节 学儒辟佛的少年时代18-20
- 第二节 出家潜修的中青年时代20-24
- 第三节 弘法利生的晚年时代24-72
- 一、出世弘法24-27
- 二、刻印典籍27-61
- 三、创建净土道场61-64
- 四、保护教产与慈善利生64-70
- 五、灵岩西逝70-72
- 第二章 因果为纲72-100
- 第一节 阐扬因果思想的历史背景及现实目的72-77
- 一、道德沦丧与伦理重建72-74
- 二、僧团腐朽与宗教素质教育74-77
- 第二节 对理学破斥因果之讨论与辨析77-88
- 一、先儒对因果的认同78-80
- 二、理学对因果的辟驳及其原因80-84
- 三、理学辟驳因果的危害与后果84-88
- 第三节 对道教及民间宗教因果思想之辨讹88-100
- 一、对道教因果思想的拣择89-91
- 二、对民间宗教因果思想的辨讹91-94
- 三、对扶乩与其它民间信仰的辨讹94-100
- 第三章 伦常为本100-121
- 第一节 儒释一贯100-108
- 一、融摄儒学的历史背景100-101
- 二、儒释一贯之道101-103
- 三、“格物”之辨103-106
- 四、孝为儒释之根本106-108
- 第二节 居尘学道108-115
- 一、拣择剃度出家与提倡居尘学道108-112
- 二、敦伦尽分与闲邪存诚112-115
- 第三节 家庭教育115-121
- 一、伦理救国与家庭教育115-117
- 二、因果及母教117-121
- 第四章 净土为归121-154
- 第一节 诸宗分界121-133
- 一、历史背景121-122
- 二、宗教混滥与宗教分界122-126
- 三、禅净混融与禅净异流126-129
- 四、密宗矫乱与密宗定位129-132
- 五、诸宗归净132-133
- 第二节 净土思想133-154
- 一、历史背景及思想渊源133-137
- 二、信愿行之阐释137-142
- 三、拣择念佛与持名要则142-149
- 四、念佛救苦及兼念观音149-151
- 五、临终助念151-154
- 结论154-160
- 主要参考文献160-165
- 后记165-1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明;民国时期僧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何昭旭;民国时期的观音信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遵循;印光法师净土思想阐释[D];山东大学;2013年
4 郭硕;法舫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为;印光与太虚的净土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39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3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