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居士佛教组织转型及其现代性意涵——以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为例
本文关键词:民国居士佛教组织转型及其现代性意涵——以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为例
【摘要】:中国宗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什么样的信仰方式?它与西方以基督宗教为代表的信仰方式相比究竟具有什么特点?传统中国宗教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自身变化?这些变化将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何种影响?这些问题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是中国宗教社会学与欧美宗教社会学理论对话的切入点。这里刊发的三篇论文,基于中国宗教社会学的专业论域,既有宗教交往与社会认同、中国宗教的组合体信仰结构及其信仰特征的宏观讨论,也有较为具体地分析民国居士佛教组织方式的变革及其进入近代社会的各种努力。希望借助这样的讨论,能从信仰方式、宗教交往及其与社会连接的视角引起人们对当前最为关注的宗教信仰及其秩序问题的关注。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宗教交往 结构 转型 社会治理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中国化的民间与民俗化向度研究》(13BZJ008)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长江流域宗教文化研究》(11&ZD11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7
【正文快照】: 民国以后,经由晚清思想家与佛教知识分子倡导的佛学思潮,逐渐演变成一种群众性的居士佛教复兴运动,并进而发展为整个社会化层面的佛教实践活动。民国期间,中国大小城市中但凡有居士活动的地方,大都先后建立起各自的居士团体组织,并独立开展信仰实践活动。这些城市佛教组织与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铭;;上海龙华寺与净土崇拜[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晓婧;;文化遗产视野下上海浦东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及保护[J];博物馆研究;2010年01期
3 陈金龙,傅玉能;中国宗教界与抗日战争[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吴平;藏传佛教在近代上海的流传与发展[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5 李庄;;满铁利用日本佛教对中国东北进行文化侵略[J];东北史地;2010年05期
6 葛壮;略论近代上海佛教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7 邹振环;近百年间上海基督教文字出版及其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张有才;;论当代都市佛教对城市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J];法音;2009年12期
9 孔勤;;范成法师行状[J];法音;2011年02期
10 叶青春;;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境遇与使命[J];法音;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耿敬;;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兴起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葛壮;;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葛壮;;近代上海回商群体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4 葛壮;;近现代上海清真饮食文化[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5 葛壮;;近代上海穆斯林商人的特征与文化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6 朱玖琳;;襄助孙中山革命的宋耀如[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7 李若晴;;岭南佛教社会变革中的寺院书画收藏——书画研究史上的一个新视角[A];美术学研究(第2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2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3 觉醒;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复旦大学;2011年
4 陈明华;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6 顾卫星;明清学校英语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姚兴富;耶儒对话与融合[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彦荣;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宗旺;蒋维乔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潇;天主教在华第一份中文期刊《益闻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周晓远;近代中国回族团体组织对新式教育的贡献(1906-1938)[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木谢子;狄考文的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袁泉;政府、民间、寺僧之间的博弈[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照蓬;基督教女报与中国女性形象的建构(1912-1941)[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熊幸立;小说、佛教与王学[D];复旦大学;2011年
8 曹典;1912-1958年上海基督新教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D];复旦大学;2011年
9 周宁平;基督徒性别意识的形塑与宣传[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魏洲阳;上海英美派高等医学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荣;试论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J];科学·经济·社会;2003年03期
2 高师宁;宗教社会学在中国[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超越与顺应——现代宗教社会学观照下的佛教[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4 杨骁勇;四川大学的宗教社会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宗教学研究;2005年03期
5 刘殿利;;宗教社会学的演变——主题与变奏[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1期
6 杨凤岗;;近30年美国宗教社会学的发展情况[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宗教社会学[J];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03期
8 李钧杰;;2012年宗教社会学教师研修班暨第九届中美欧暑假宗教学高级研讨班综述[J];宗教社会学;2013年00期
9 袁先来;德里达的解构与西方现代宗教社会学重构[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4期
10 姚南强;论宗教社会学的范式革命——斯达克的《信仰的法则》读后[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向平;;社会缺席,宗教安在?——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2 姚南强;余俊伟;;从宗教的世俗化到反世俗化和多元化——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现代转向[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3 郁U嗹,
本文编号:1041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4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