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文化、宗教与精神

发布时间:2017-10-16 15:01

  本文关键词:文化、宗教与精神


  更多相关文章: 犹太复国主义 哈西德 道的教导 存在


【摘要】:马丁·布伯是近代西方思想史上对话哲学和存在主义神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刻地关注着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问题。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他成熟时期的对话哲学和存在主义神学中,也体现在他青年时代的思考中。本文试图分析青年布伯从大学时期开始,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哈西德解释和中国道家思想中对人在现代社会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并表明布伯这种最初的思考已经预示了后来对话哲学的产生。 学生时代的布伯一方面对人类在现代社会中无可避免的孤独和异化处境感到绝望,另一方面又从他的思想导师尼采的哲学思想中收获了一种狄奥尼索斯式的生活激情。并在柏林大学的两位老师,社会学家西美尔和哲学家狄尔泰的影响之下,布伯超越了尼采的激情,开始了建设性的对人的存在问题的理解。在西美尔的社会学中,布伯发现了理解社会的密匙,即作为社会先验结构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狄尔泰哲学中,布伯收获了一种新的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体验,以及筑基于体验概念的解释学方法论。以所有这些思想资源为基础,学生时代的布伯在关于新社会的演讲和博士论文中,阐明了有关未来社会的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社会中个人与世界、个人与上帝的统一。学生时代的激情和思索,在以后布伯的思想中不断得到深化。在20世纪初布伯所参与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对哈西德的解释、对中国道家思想的翻译和评论,分别从文化、宗教和东方精神三个视角阐明了人在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上帝的沟通、人与世界的统一。 布伯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理解成犹太人自我实现和犹太民族自我重生的运动,他既反对狭窄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也不完全认同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他主张以犹太艺术为方式,犹太教育为手段,在犹太民族中培育一种创造性的犹太文化,以实现犹太民族的重生和犹太精神的伟大复兴。布伯所理想的未来犹太国家象征着一种历史悠久的犹太精神的复兴,在其中,犹太人将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个人与社会处于一种互惠的关系中,人在社会中的存在也臻于和谐。不过这种理想的国家观念很快就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1904年由于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失望,布伯转而投身于哈西德研究。 布伯在哈西德中发现了一种根源性的宗教精神。在哈西德圣徒的生活中,布伯总结了哈西德生活的四个特征:狂喜、崇敬、虔敬和谦卑。狂喜象征着一种充满愉悦的有活力的生活;崇敬和虔敬重新确立了日常生活与神圣之间的联系,使得个体生活具有一种当下圣化和提升的可能;谦卑代表个体价值的独特性和对他者的责任。由这四者所表征的哈西德精神被布伯看作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其中,人类存在将克服现代社会中异化和疏离的深渊,重新实现与神圣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人与神圣之间联系的重新确立,布伯的哈西德解释将人在社会中孤立存在的事实,提升为一种指向神圣的存在,宗教以宗教性的形式重新回归人的存在之维中。 在中国道家思想中,布伯发现了一种与西方文化中科学和法律不同的东方精神——道的教导。在道的教导中,以道的统一性为基础,世界本身也具有统一性。依靠无知、无为,至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道的统一性,也就是将自身的存在融合进道和世界的统一性之中。在这种统一性之中,人与世界之间的疏离得到克服,人的存在不再陷于个体化世界的杂多性之中。布伯认为,以道为教导的东方精神为世纪末的西方社会提供了一种他者的镜像,一种人与世界、人与道相统一的存在形式。 在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中,布伯阐明了人类存在的理想社会模式:在哈西德思想中,布伯发现了圣化当下生活的宗教精神;而在中国道家思想的教导中,布伯认识到人与世界相统一的存在形式。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青年时代布伯对于人的存在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犹太复国主义 哈西德 道的教导 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20
【目录】:
  • 摘要3-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导言11-26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5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5-22
  • 2.1 英文文献综述15-19
  • 2.2 中文文献综述19-22
  • 第三节 研究路径和论文结构22-26
  • 第二章 对存在的最初思考26-59
  • 第一节 布伯与三位思想导师26-47
  • 1.1 尼采哲学的精神26-32
  • 1.2 西美尔的社会和宗教思想32-38
  • 1.3 体验概念和狄尔泰的解释学38-47
  • 第二节 个体化问题与未来社会理想47-58
  • 2.1 个体化问题的由来47-49
  • 2.2 “新社会”与个体化问题49-54
  • 2.3 博士论文:《朝向个体化问题的历史》54-58
  • 本章小结58-59
  • 第三章 作为文化性存在的犹太复国主义59-97
  • 第一节 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60-70
  • 1.1 赫茨尔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思想60-65
  • 1.2 阿哈德·哈姆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思想65-70
  • 第二节 马丁·布伯与犹太复国主义70-81
  • 2.1 政治与文化:赫茨尔和布伯未来犹太国家之辩70-77
  • 2.2 理性与宗教:阿哈德·哈姆和布伯未来犹太国家之思77-81
  • 第三节 马丁·布伯的犹太复国主义观81-95
  • 3.1 文化、艺术和教育:未来犹太国家的存在之基81-91
  • 3.2 犹太运动史观:未来犹太国家的历史根源91-95
  • 本章小结95-97
  • 第四章 作为宗教性存在的哈西德97-132
  • 第一节 布伯与哈西德的相遇98-103
  • 第二节 布伯早期哈西德思想研究103-118
  • 2.1 犹太神秘主义历史观103-106
  • 2.2 纳赫曼拉比和美名大师106-113
  • 2.3 哈西德思想的四个概念:狂喜、崇敬、虔敬、谦卑113-118
  • 第三节 哈西德解释的争论和意义118-130
  • 3.1 历史主义和解释学的方法论之争118-128
  • 3.2 哈西德的意义:存在的宗教性之维128-130
  • 本章小结130-132
  • 第五章 作为东方精神存在的中国道家思想132-158
  • 第一节 布伯对一般神秘主义的兴趣132-136
  • 第二节 历史和文本中布伯与庄子的相遇136-144
  • 2.1 世纪未德国思想语境中的相遇136-139
  • 2.2 与《庄子》文本的相遇139-144
  • 第三节 布伯对中国道家思想的评论144-155
  • 3.1 东方精神的特质144-147
  • 3.2 教导视域下的老子和庄子147-149
  • 3.3 中国道家思想观念:道、无知、无为149-153
  • 3.4 中国道家的社会政治理想153-155
  • 第四节 解释与误解之间:存在的统一性之维155-156
  • 本章小结156-158
  • 第六章 结语:通过文化、宗教和精神的存在之思158-163
  • 参考文献163-167
  • 后记167-1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杰;论马丁·布伯的宗教哲学[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4期

2 刘杰;马丁·布伯论“东方精神”的价值[J];文史哲;2000年06期

3 顾红亮;现代性的对话维度与独白维度——对布伯现代性理论的阐释[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顾红亮;;统一·行动·未来——马丁·布伯对犹太教现代性的思考[J];宗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1043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43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0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