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重玄学中的援佛入道现象
发布时间:2017-10-16 18:07
本文关键词:论唐代重玄学中的援佛入道现象
【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具有多样开放性。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土壤中,佛教和道教蓬勃发展起来。儒佛道在唐朝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它们相互对立却又相互融摄。唐代道教的重玄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中,佛教这一强大的异质文化对其影响尤大。 道家在隋唐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重玄学。重玄学是继魏晋玄学之后的又一个崭新的派别。这一崭新派别的“新”是表现在对佛教理论的借鉴和吸收。所以,本论文旨在讨论隋唐重玄学中的援佛入道现象。 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绪论。论述了本论文写作的研究意义、目前学界相关学术论文综述、论文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第二,唐朝重玄学发展的时代背景。集中论述了重玄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为下文的展开探讨分析援佛入道现象做好铺垫。第三,唐朝重玄学道体论阶段援佛入道现象。集中进行个案分析成玄英和李荣的重玄道体思想如何体现援佛入道。第四,唐朝重玄学道性论及修仙阶段援佛入道现象。集中分析王玄览的道性思想和司马承祯的修仙思想怎样实现援佛入道。第五,结语。总结上文,简要分析援佛入道这一文化现象对于道教学术发展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的新见解主要有,首先,研究重玄学中的佛道关系,旨在理清佛道关系发展的轨迹。其次,探讨了佛教的中观思想对道教发展的具体影响,以人物为个案进行研究,将很好地反映佛道之间的关系。第三,探讨了佛教的心性思想对道教心性论的启发意义,对于揭示宋金元时期性命双修的全真道的精神内涵有重大的思想价值。第四,从天台宗的止观思想入手,研究和分析其对道教修炼实践方法的渗透和影响,以崭新的视野说明了佛道之间的融摄与互动。第五,论文认为,重玄学在道体论方面主要是借鉴和吸收了三论宗的思想,在道性论方面主要是吸纳了禅宗的精神,在道教修炼实践方面主要是提炼和借用了天台宗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重玄学 援佛入道 道教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59;B9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绪论10-16
- 第1章 唐朝重玄学发展的时代背景16-29
- 1.1 唐朝重玄学发展的历史背景16-21
- 1.1.1 政治方面17-20
- 1.1.2 经济方面20-21
- 1.1.3 文化方面21
- 1.2 唐代重玄学发展的思想背景21-26
- 1.2.1 重玄学之前的道家哲学21-23
- 1.2.1.1 老庄道论21-22
- 1.2.1.2 魏晋玄学22-23
- 1.2.2 重玄学之前的佛教哲学23-24
- 1.2.2.1 佛教中观学说23
- 1.2.2.2 僧肇之不真空论与物不迁论23-24
- 1.2.3 唐代佛道论争24-26
- 1.3 重玄学内涵及其发展脉络26-29
- 1.3.1 重玄学之内涵26-27
- 1.3.2 道教重玄学发展的五个阶段27-29
- 第2章 唐朝重玄学道体论援佛入道现象29-44
- 2.1 直接借用佛典语言29-31
- 2.2 援引佛教中观思想31-44
- 2.2.1 成玄英重玄思想对佛教中观思想的融摄32-42
- 2.2.1.1 对“重玄”的阐释35-36
- 2.2.1.2 对“道”的阐释36-39
- 2.2.1.3 对“有无”问题的讨论39-40
- 2.2.1.4 对“动静”问题的讨论40-42
- 2.2.2 李荣重玄思想对佛教中观思想的融摄42-44
- 2.2.2.1 李荣的重玄思想43
- 2.2.2.2 李荣重玄思想援引三论宗思想43-44
- 第3章 唐朝重玄学道性论及修仙思想援佛入道现象44-55
- 3.1 道性论思想援佛入道45-51
- 3.1.1 王玄览“道性”思想45-46
- 3.1.2 王玄览“道性”思想援引禅宗的心性论46-51
- 3.1.2.1 道体47-48
- 3.1.2.2 道物48
- 3.1.2.3 心性48-50
- 3.1.2.4 有无50-51
- 3.1.2.5 忘心51
- 3.2 修仙思想援佛入道51-55
- 3.2.1 司马承祯的重玄思想52
- 3.2.2 司马承祯修仙思想援引天台宗禅定止观说52-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后记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四龙;;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类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国红;;儒佛道三教对话的基础和形式[J];船山学刊;2011年01期
3 许尚枢;唐宋时期天台山三教关系雏论[J];东南文化;1994年02期
4 梁辉成;;隋唐佛教与重玄学[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聂士全;;宋代以前的三教关系述论[J];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徐辉;;从唐代道教小说看唐代的佛道之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董恩林;试论重玄学的内涵与源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汤其领;成玄英“重玄”道学思想探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牟钟鉴;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静;从《弘明集》《广弘明集》看儒释道三教关系[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4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4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