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天水等地“领羊”祭祀仪式的人类学解读
本文关键词:甘肃兰州、天水等地“领羊”祭祀仪式的人类学解读
【摘要】:"领羊"是存在于甘肃汉藏边界地带的一种祖先祭祀仪式,现主要分布于甘肃兰州、定西、天水、庆阳等地的汉族农村,而与"领羊"类似的祭祀仪式也散见于甘南迭部和宗曲流域的湟中等藏区的山神祭祀仪式中。"领羊"祖先祭祀仪式的关键方式是用水或酒在献祭用的羊身上擦拭使其颤栗,羊颤栗的动作被视作亡魂接受献祭。本文借用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在研究非洲等地宗教仪式和欧洲的朝圣仪式时反复提到的"阈限"或"临界"(liminal)概念和范式.对"领羊"仪式进行了解读。文中所列举的仪式细节来自本文作者之一于2010年夏季在兰州秦川镇和定西安定区的实地观察资料。通过"交融"或"共睦状"(Communitas)的视角考察人们在"领羊"仪式过程中地位的变化和家庭矛盾的解决,分析人们如何在仪式的神圣性帮助下维护家庭关系。可以看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攒的矛盾会在仪式过程集中反映出来,经过交融或共睦状态促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社会结构的固化。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领羊 阈限 仪式过程 特纳
【分类号】:C913.1;B933
【正文快照】: 一、弁言“领羊”是存在于甘肃中部兰州、定西、天水、庆阳等地汉族农村地区的一种祭祀仪式。通常在葬礼上举行,一些地方也会选择在死者周年纪念日再次举行“领羊”。“领羊”仪式主要的方式是用水或酒在献祭用的羯羊身上擦拭使其颤栗,羊颤栗的动作被视作亡魂顺利往生。历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J];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2 陈霞;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分析述评[J];宗教学研究;1993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富德;张义丰;李群伟;;中国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曹萌;《红楼梦》文化批评的反传统特征与清朝的“首崇满洲”[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3 刘婷;;产翁制:鬼神信仰的世俗化表现——从“鲧腹禹”神话说起[J];保山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4 李莉;;涵化:清入关后的满汉文化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孙浩宇;;谈纳兰性德诗词的“关东题材”及其民族文化心理[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6 纪国泰;;清代成都“江湖话”词语解读(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武慧民;;略议我国的姓氏起源[J];沧桑;2012年02期
8 颜姿;;民间节庆中民俗文化展示类型分析 以广西宾阳县炮龙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子今;四川竹枝词客家文化史料研究[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张传刚;;鹧鸪笛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村落仪式的传承与嬗变——可邑村阿细跳月的传播现象分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罗正副;;民族文化的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云”仪式为例[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3 邢莉;;成吉思汗祭祀仪式的传承与族群认同——以2000年10月龙年大祭为个案[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4 邢莉;;蒙古族那达慕的人文精神[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5 王鸣;张强;;清末女装色彩文化与当代流行价值[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7 关凯;;让民族成为政治工具:反思清帝国的跨文明统治[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8 关凯;;地域、历史与文化认同:满族经验[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9 王鸣;;新格、清新与唯美——解析清朝晚期女装色彩装饰[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10 彭永庆;;社会变迁与女性历史地位的文化透视——基于土家族哭嫁风俗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雷晴岚;(亻革)家“哈冲”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程安霞;“走”出来的“亲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小光;生死超越与人间关怀[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兵;《容斋随笔》的民俗材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红流;民俗视野中的上林壮族师公戏[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柳润;观看羌历年[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杨巧;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的意义建构:效用与局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9 张洁;婚姻消费与村落社会文化变迁[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云云;司法权威提升的路径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筱筠;;人类学视域下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国阈限理论分析——以南传上座部佛教管理体系中的安章现象为例[J];思想战线;2010年02期
2 韩雷;;在神圣与世俗的边缘游走——温州模式与民间信仰之关系初探[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李世武;;工匠建房巫术仪式中的象征及阈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方之;;斯里兰卡在华人士为悼念李拉拉特纳教授在广济寺斋僧[J];法音;1983年05期
5 石权;;斯里兰卡专家李拉拉特纳教授等在法源寺斋僧[J];法音;1981年02期
6 陈霞;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分析述评[J];宗教学研究;1993年Z1期
7 赵朴初;;曼谷日记——一九八七年五月五日至十二日泰国纪游诗[J];法音;1987年04期
8 周学忠;杨文笔;;朝觐:穆斯林的一个“过渡礼仪”[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9 于丽娜;;约瑟夫·坎贝尔英雄冒险神话模式浅论[J];世界宗教文化;2009年02期
10 章庆;;斯中协会代表团访问中国佛教协会[J];法音;1983年05期
,本文编号:1056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5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