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异思想在日本律令时代的发展及影响
本文关键词:灾异思想在日本律令时代的发展及影响
【摘要】:中国天人相关的灾异思想随儒学一同传入日本,在天武朝以后开始作为政治理念被采纳,对古代日本的政治、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律令体制下,灾异思想不仅对改善日本古代政治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也推进了日本古代灾害应对体系的确立,使古代日本人的自然观发生了重大改变。而灾异思想之所以在日本实现了不同于中国的独特发展,与日本天皇的特殊"神"性及氏姓制度的旧秩序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关键词】: 灾异思想 灾异应对 日本律令制度
【基金】:2014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KZXB 1446)
【分类号】:B991;K313.2
【正文快照】: 《古事记》等日本古代记录中,记载了很多疫病、饥荒、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及异常的自然现象。根据《古事记》、《日本书纪》的神代卷及《风土记》的相关记载,这些现象多被认定为神祗作祟,通常以祭祀神祗的形式予以应对。但进入飞鸟、奈良朝以后,自然灾害等现象开始以“灾异”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览;;日本“学者天皇”明仁[J];世界博览;1992年10期
2 ;刘谦跪拜“天皇”惹众怒,你怎么看?[J];意林;2010年05期
3 余杰;;日本为什么不忏悔?[J];书摘;2004年10期
4 刘晓峰;;古代日本消暑法[J];文史知识;2002年08期
5 杨典;小帝国写照[J];天涯;2005年05期
6 汪涌豪;;最后的武士[J];书城;2009年03期
7 杨天林;;看到深处品日本[J];朔方;2009年02期
8 罗闻;;日本的圣地熊野三山[J];科学大观园;2010年18期
9 程在里;;奈良大佛与陈和卿[J];世界文化;1981年03期
10 孙立祥;日本近代化成功的精神因素[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湘琴;;浅谈日本人的“鱼”文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汤重南;;有史为证: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是庞杂的精神糟粕[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3 朱甜;;日本等级制度的变迁[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白玉琴;;日本明治维新辨[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5 ;日本の中の道教[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6 杨孔炽;;明治前期的日本两大教育思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吉川幸次郎;刘建中;;牡丹花——李白的故事[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8 滕立;;明治维新时期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初探[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振濵;;大时代里的一段小历史——日本侵华战争八年间亲身经历忆记[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彭剑青;;略论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第五支部及其作用[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鲍显铭邋马雪梅;胡锦涛同日本天皇明仁话别[N];经济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杜尚泽 于青;温家宝会见日本天皇明仁[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郑立华;考量日本的国民性[N];中国商报;2006年
4 本报驻东京记者 宋金明;日本新政权扬帆起航 财政重建被列为首要目标[N];金融时报;2010年
5 冯俊扬;禁改皇室典范,安倍否决“女天皇”?[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菅直人新内阁成立[N];光明日报;2010年
7 驻东京记者 宋金明;日本解散众议院 “大选牌”主打民生经济[N];金融时报;2009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石岩;日本军国主义是怎样形成的?[N];南方周末;2005年
9 刘悦斌;非关勇气和技术[N];学习时报;2007年
10 刘庭华;揭示历史的真相[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丽;南原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郝祥满;Y]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D];浙江大学;2006年
3 吴雨平;日本汉诗研究新论[D];苏州大学;2006年
4 谭钟毓;中日韩宪法移植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刘少东;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D];南开大学;2010年
6 傅羽弘;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中山步;和刻本清人著述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秋菊;日本德川时代西方科技传播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关薇;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辉;法律的文化个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杨蕾;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都市计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王美玉;关于对人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使用情况的考察[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丁春文;秦汉自然灾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5 赵晓琳;观花植物审美意识上的差异[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霏;译著《十九世纪日本对西方音乐的接受》及书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宋迎春;唐代汉文化西传西域与东传日本的比较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韩春红;从《落洼物语》看王朝贵族的忠的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9 邹颖辉;日本人と中国人との死生观の对照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王英;稻作文化与集团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79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7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