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o Ricci之中文名字“利玛窦”新释
本文关键词:Matteo Ricci之中文名字“利玛窦”新释
【摘要】:利玛窦是中国天主教史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取中国式名字的外国人。对于其中文名字"利玛窦"来源及涵义,自晚明至今存在多种诠释。本文认为,"利玛窦"="利玛+窦":"利玛"乃Matteo Ricci各取前两个字母"Ma"和"Ri"之音译;"窦"本应为"老窦",取自粤方言"老(豆)窦",原意为"父亲",用来称谓神职人员,可以引申为"神父",这恰与利氏之"神父"身份契合,"利玛老窦"即"利玛神父"之意。同时依中国人名用字习惯,将"老"字去掉,即为"利玛窦"。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耶稣会士 利玛窦 利玛 老窦 神父
【分类号】:B976.1
【正文快照】: 晚明来华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是中国天主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其盛名致“四方人士,无不知有利先生者,诸博雅名流,亦无不延颈愿望见焉”[1]87。利玛窦亦是第一个取中国式名字的外国人,他开西洋人取汉名之先河”[2]。然自晚明迄今,利氏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黎玉琴;刘明强;;利玛窦史海钩沉一则[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庞乃明;;晚明所见利玛窦名称字号琐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刘明强;;万历韶州同知刘承范及其《利玛传》[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4 陈义海;从利玛窦易僧袍为儒服看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传播[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周(马耳)方;;跋《辩学遗牍》[J];文献;2000年02期
6 康志杰;明清来华耶稣会士汉名琐议[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树林;;Matteo Ricci之中文名字“利玛窦”新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龚缨晏;;《欧罗巴国记》:古代中国最早介绍欧洲的著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11期
3 张中鹏;;中国天主教史研究:历史学本位与总体史取向——读汤开建《明清天主教史论稿初编:从澳门出发》[J];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05期
4 高寿仙;;西来何意:利玛窦的知识传播和信仰传播[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5 刘明强;;利玛窦的广东教堂遗址考辨[J];韶关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6 孙宇锋;曾峥;;韶州在利玛窦传教生涯中的地位和价值(上)[J];韶关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7 曾峥;孙宇锋;;利玛窦的中西文化交流之理念和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8 杨全红;曾咪;;对“标本”的标本兼治——《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有关问题稽考[J];上海翻译;2013年03期
9 叶农;;从《利玛传》到《畴人传》——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利玛窦传记探略[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宋黎明;;关于刘节斋逐利玛窦出肇庆的动机——刘承范《利玛窦传》读后(二)[J];韶关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峥;;利玛窦与西方数学的传播[J];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必成;章太长;;试论利玛窦的灵活性传教方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闫莉;;从利玛窦的中国形象析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J];传承;2009年20期
3 薄海昆;;利玛窦传奇的海陆两栖旅行家[J];中国文化遗产;2010年02期
4 杨英;;论利玛窦的科学传教[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5 林金水;代国庆;;利玛窦研究三十年[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6 庞乃明;;晚明所见利玛窦名称字号琐谈[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军;;利玛窦传教中的文化因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8 王超杰;;交流与碰撞——利玛窦视野下的中国法律[J];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钟鸣旦;代国庆;林金水;吴小新;;利玛窦:因人成己[J];学术研究;2012年08期
10 伊拉里奥·菲奥雷,白凤阁 ,赵泮仲;画家利玛窦[J];世界美术;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5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6 宋荣培;;利玛窦向中国文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意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7 戴继诚;;中极玲珑 外极朴实——利玛窦的人格特质[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8 刘克敌;;受青睐的与被冷落的——明末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策略与失误[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9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知远;利玛窦的方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王青笠;利玛窦 创造过汉字的老外[N];华夏时报;2010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4 美国汉学家 史景迁;西人眼中的利玛窦[N];文汇报;2012年
5 刘子刚;利玛窦眼中的考试[N];中国测绘报;2000年
6 沈一民;利玛窦和李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7 包光潜;利玛窦与《交友论》[N];中国档案报;2010年
8 记者 周舒 实习生 王菲宇;利玛窦:回头十万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婷;利玛窦 穿越400年的中国聚会[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之恒;利玛窦特展:16世纪的科技使者[N];北京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孝德;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1年
2 袁炳婕;《文化中国的话语长城》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5年
3 陈夏玲;明末清初天主教在杭州地区的渗透与士人的互动[D];复旦大学;2014年
4 符金宇;利玛窦中文译著中文学重写现象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5 马春华;利玛窦传教策略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严晓,
本文编号:10835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83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