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向东而非向西传播的原因——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案例
本文关键词:印度佛教向东而非向西传播的原因——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案例
【摘要】:佛教之所以向东而非向西传播,原因之一是兼通梵汉语文的}宾、大夏、大月支的一些佛教徒、商人是佛教东传的首批传播者,}宾、大夏、大月、安息、康居及我国西域的龟兹、温宿、疏勒等国,早被佛教,这一地区成为印度佛教东渐的过渡地带,商路、婚姻和语言的沟通,为佛教东传提供了西传所没有的媒介。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佛教与中国传统儒、佛思想有文化上的"类同"因素,能够和儒、道思想"通解"。而西方的基督教,则与佛教有着更为本质和明显的文化差异,佛教西传至小亚细亚,遂受阻于基督教。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佛教 东传 儒学 老庄 基督教
【分类号】:B949
【正文快照】: 印度佛教为什么向东而不是向西传播?也就是印度佛教为何能传入中国,而后“道源东注”,流被韩、日;或经斯里兰卡,东播东南亚诸国,就是不能传入欧洲呢?这是笔者多年来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也曾就此请问过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施舟人教授,施教授认为佛教一些教义和制度曾被基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俊;;佛经故事传中国 比较故事园地结硕果——评刘守华教授新著《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演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吾淳;中国宗教伦理薄弱之主要原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张树雪;;《一行著述》新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4 李红;德里达与佛教[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李柏;;由项羽入佛看齐梁佛教的民间化——《吴兴楚王神庙碑》考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江婷婷;;毁灭与重生——近代中国“庙产兴学”风潮评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聂楠;陈姗;;从佛经译本“文质之争”看归化与异化之争[J];衡水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张齐政;;论明真法师的历史进步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张渭毅;;论反切起源问题[J];菏泽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郑先兴;;汉代民间信仰的研究范式及其趋向[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志国;;汉晋佛像研究综述及展望[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楠楠;;朱士行——汉地第一位开创中西文化交流的僧人[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19辑——多元宗教文化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4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一南;晚唐齐梁体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冯棣;巴蜀摩崖建筑文化环境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王欣;中古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军;杭州灵隐景区的空间解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毅勇;蔡尚思学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桑春花;汉地佛教文化视觉符号的演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程佩;北宋张商英护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枫;志怪小说题材的承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陈瑞霞;唐代皇家功德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宇;中唐科举与传奇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艳;方干与佛教[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印度佛教讲座(一)[J];佛教文化;2003年02期
2 方广,
本文编号:1085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08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