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河南佛教
发布时间:2017-10-26 19:37
本文关键词:元代河南佛教
【摘要】:元代以前,在我国出现过专制君主以暴力手段打击、取缔外来宗教的事件。蒙古族虽然信仰萨满教,但是他们也从来不因为某个宗教是外来的或与自己原来的宗教信仰不一致就排斥,他们都能以积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各种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自由和对各种宗教的宽容,造就了元代极其发达的宗教文化,也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继盛唐之后的又一次的广泛的传播和与交流。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这时是中国历史与社会发生巨变,N&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时代。所以,元代的佛教史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洛阳白马寺作为汉地佛教的“祖庭”、“释源”,少林寺是中国化的宗教—禅宗的祖庭,在中国的佛教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以元代河南佛教作为主要的内容,来分析河南佛教在元代佛教中所处的位置和它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四个章节来描述河南佛教在元代发展的概况。首先是通过《河朔访古记》的记载白马寺在宋金之后由丹巴大师提议重修,重修的资金来源,重修的规模以及重修的时间。还有通过碑碣、塔志(铭)、石刻也同样记载了这次重修的过程和时间,也包括有主持这次白马寺重修的龙川行育大师的遗嘱记。开封相国寺在元代的重修是从元人的一些记载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对相国寺的修葺,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元人的诗句里面看到当时相国寺的状态。寺院的发展里面主要是介绍了福裕时少林寺所护持的二十三所下院的发展,展现了禅宗在元代的发展的兴盛。 元代河南高僧的章节里介绍了:1.龙川行育,他是元初白马寺住持,受度于万松行秀,是华严宗善柔的嗣法弟子。参与了1258年的释道辩论,因为辩才出众,被赐赤色僧衣,加“扶宗弘教大师”的封号。龙川受帝师八思巴赞赏,被皇帝特敕修葺白马寺。至元十八年受命和道士再次辩论。参与了楷定《至元法宝勘同总录》。2.仲华文才,华严宗高僧,龙川行育圆寂后住持白马寺,是元代少数专门弘传华严的名僧之一。著有多部传播华严的著作。3.雪庭福裕,是万松行秀的弟子,福裕受万松的托付,住持少林寺。他到了少林寺之后,把少林寺恢复到了金代的规模。福裕的弟子很多,在1281年的佛道辩论时福裕一系的弟子约占三分之一。后世称福裕为“少林中兴之祖”4.古源邵元,日本沙门曾任少林寺的书记,菊庵法照的塔铭和息庵义让的道行碑都是邵元撰写的。邵元在1327年从福建省泉州港入元,1347年乘船返回日本,在元朝长达二十年。邵元精通汉文,擅长书法。他回到日本后,传临济宗禅法。 在元代河南佛教思潮里,介绍了曹洞宗少林禅系的思想和华严宗白马寺仲华文才的思想。 在元代河南佛教的影响里面,1.两次佛道论争,仲华文才和雪庭福裕都是论争的主要参与者。雪庭福裕这个时期是汉传佛教的僧统,负责主持这件事情,当时被佛教界视为护法大师。2.福裕做了少林寺的住持奉旨修复了少林寺,还立寺规,定法统,规定了少林寺是曹洞宗的法席,只传曹洞宗的禅法。并按民间宗谱以字定辈分的办法,拟定了从他开始至第70代的字派,这样,少林寺就成为了曹洞宗的“子孙丛林”。河南的少林寺作为禅宗的祖庭,其地位在元代河南佛教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以后禅宗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元代 河南 佛教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元代河南寺院12-20
- 一、寺院的扩建与重修12-17
- (一) 洛阳白马寺12-15
- (二) 相国寺15-17
- 二、少林寺的发展17-20
- 第二章 元代河南高僧20-30
- 一、白马寺高僧20-22
- (一) 龙川行育20
- (二) 仲华文才20-22
- 二、少林寺高僧22-30
- (一) 乳峰德仁22-23
- (二) 雪庭福裕23-25
- (三) 古岩普就25-27
- (四) 古源邵元27-30
- 第三章 元代河南佛教思潮30-35
- 一、禅宗(曹洞宗少林禅系)30-33
- (一) 雪庭福裕的禅学思想30-31
- (二) 少室文泰的禅学思想31-32
- (三) 还源福遇的禅学思想32
- (四) 淳拙文才的禅学思想32-33
- 二、华严宗(白马寺仲华文才)33-35
- 第四章 元代河南佛教的影响35-39
- 一、佛道论争35-37
- (一) 少林雪庭福裕和元前期的佛道论争35-36
- (二) 河南高僧和第二次元代第二次佛道论争36-37
- 二、雪庭福裕的弟子及少林寺的传承体系37-39
- 结束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3-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改萍;略论元代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5期
2 门岿;从佛道之争看元代宗教的宽容政策[J];殷都学刊;2001年01期
,本文编号:1100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0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