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博山云行山道教与地方社会

发布时间:2017-10-28 06:32

  本文关键词:博山云行山道教与地方社会


  更多相关文章: 云行山 全真教 道教屈服史 宗教市场论


【摘要】:云行山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据现存史料,明清民国时期,玉皇殿、三清庙、三教祠、关帝殿、忠义祠、吕祖庙和十大夫庙等共计七座庙宇建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地方志文人笔记中鲜有记载,不过,全真道士马一仲等确住持其中。不仅如此,住持云行山诸庙宇的全真道士还与地方士绅和富姓大族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借此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络和象征资本,进而,云行山全真道士还借捻军起义之机,参与了地方祀典的建设。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反思了当前学术界流行的道教屈服史和宗教市场论,认为这两种理论虽然能够提供宏观道教研究中新的视角,然而却不足解释道教在地方社会中的微观历史。
【关键词】:云行山 全真教 道教屈服史 宗教市场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58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4
  • 第一节:问题意识8-9
  • 第二节:研究历史9-12
  • 第三节:论文结构12-14
  • 第一章:云行山诸庙宇的建置沿革14-23
  • 第一节:玉皇庙(殿、祠)15-17
  • 第二节:三教祠17
  • 第三节:三清庙17-18
  • 第四节:关帝殿18-20
  • 第五节:忠义祠20-21
  • 第六节:十大夫庙21
  • 第七节:吕祖庙21-23
  • 第二章:云行山诸庙宇的道脉传承23-38
  • 第一节:明代李太住一系传承24-26
  • 第二节:清代张元席一系传承26-28
  • 第三节:由谁住持?归谁所有?28-38
  • 一、以山巅玉皇庙为核心的诸庙宇29-31
  • 二、以山脚吕祖庙为核心的诸庙宇31-38
  • 第三章:云行山诸庙宇与乡绅士族38-53
  • 第一节:文人乡绅38-44
  • 一、王纳言39-40
  • 二、蒋如苹40-42
  • 三、谢雄42-44
  • 第二节:任氏家族44-53
  • 一、任浚生平44-46
  • 二、关公显圣与千人洞造反46-48
  • 三、神道正名48-53
  • 第四章:云行山诸庙宇与地方祀典53-61
  • 第一节:捻军与地方叛乱53-55
  • 第二节:忠义祠与地方祀典55-59
  • 第三节:圣与俗的联盟59-61
  • 结论61-64
  • 主要参考文献64-6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娜·赛德尔,吕鹏志,常虹,陈霞;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1950-1990)[选译十][J];宗教学研究;2000年01期

2 侯冲;云南道教研究的新突破——《道教与云南文化——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演变及影响》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1年01期

3 吕鹏志;走进西方道教研究的殿堂——石秀娜《西方道教研究编年史(1950-1990)》评介[J];宗教学研究;2001年03期

4 尹志华;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J];宗教学研究;2001年04期

5 丁培仁;1996-2000年国内道教研究成果综述[J];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01期

6 陈昌文;道教的政治情结[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张小平;明代道教与政治的关系[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8 杨惠敏,龚国丽;南北朝的道教改革与政治[J];宜宾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崔理明;道教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道教;2002年04期

10 丁原明;道教研究的新进展——读孔令宏《宋明道教思想研究》[J];孔子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华;;新世纪道教研究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王宜峨;;从美国《道教与中国艺术展》谈谈对道教研究的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萧霁虹;;倾听自然:云南道教成因的另类解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4 黄至安;;道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的探讨[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陈耀庭;;道教教义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四次变化——各家对东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和金元时期的道教教义变化论说的综述[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詹石窗;;道教哲学新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7 贾英哲;;道教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8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袁志鸿;;继承道统 面对现实 寻求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郑志平;;弘道扬教 任重道远——对21世纪道教发展的冷峻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仲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肯定道教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记者 新兰 通讯员 孙f ;西北地区道教历史与现状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李利安 西北大学;再现西北道教历史面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田垣;关于鲁迅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争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教授 牟钟鉴;发挥道教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积极作用[N];中国民族报;2012年

6 邓国均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周珊珊 浙江大学哲学系;道、学、术双向互动中的道教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樊光春;方志文献在西北道教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北京大学哲学系 王宗昱;从文献学向史学的转变:塑造新的道教史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驰 上海道教学院副教务长;道教话剧再现优秀传统文化[N];联合时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英;道教南传及其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谋寅;道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周勇;道教与政治关系论[D];四川大学;2001年

5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胡昌升;道教治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敏;道教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唐怡;道教戒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钟玉英;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春;唐代道教管理制度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赵艳;道教“六丁六甲”神真图像研究及其创新设计[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孟燕静;《周氏冥通,

本文编号:1107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07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