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印度佛教“传东不传西”的原因—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交流视角加以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8 04:11

  本文关键词:印度佛教“传东不传西”的原因—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交流视角加以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印度佛教 古希腊哲学 基督教 道家 本体论


【摘要】:在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家、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活动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思想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对于一国国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性格情感、精神气质,具有近乎决定性的建构作用。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往往又会对国家的行为、国家间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硬实力话语权相对衰弱的时代,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在此背景下,印度佛教作为国际关系中思想文化交流领域内,极为罕见的、与原有文化结合如此成功的典型案例,对其“传东不传西”的研究,不仅具有十分必要的理论意义,更突显了对于当今国际关系发展中的新特征的时代价值、现实意义。概括而言,本文以思想文化作为线索,首先分析了印度佛教西传失利在思想文化层面的原因。认为印度佛教西传失利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在思想深度、思考范畴上与当时西方的主流思想之间存在矛盾。之后本文探讨了印度佛教向东传播为什么能够“反败为胜”的原因及所需具备的条件。在对东西方传播的结果进行对比后,本文进一步挖掘出了印度佛教“传东不传西”的深层次原因,即两种文化在发展路径上的根本性差异。具体来说,本文在第一部分从理论分析与事实例证两个方面,论证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印度佛教的思维水平、思考内容是不可能被当时的西方人所接受的。因此佛教在达到西方之后,直接传播教理是必然会失败的。但是笔者认为,佛教的传播并非一次性考试。在这一长达几百年的历史过程中,佛教在初传失败之后一定不会甘心就此止步。它必然会试图采取一些改良、变通的手段来促进传播。恰好佛教在西传之后,又开始了东传之旅。东传起初也并不顺利,后来经过不断地努力,采取了一些本土化的方法,并利用了历史机遇,最终反败为胜获得了成功。这是佛教历史中留存下来的,与高级文明对话唯一的成功案例。它的经验表明:在直接传播遭遇挫折之后,仍旧是有机会逆转形势的。因此,东传也就自然成为了分析西传问题所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对比与参照。所以本文在第二部分详细探讨、总结了东传能够反败为胜的经验。在第三部分,则借用了东传的经验,通过对比、参考,分析了西方是否具有佛教在东方所依赖的必要条件,以及这种条件背后深刻的、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根源。由此最终得出了印度佛教无法在西方反败为胜的结论。此外,本文还简要提及了印度佛教西传失利在其他社会历史方面的可能性原因。并概括性地介绍了佛教南传的经历以及在本土衰亡的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9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东明;印度佛教与当代生态学思想[J];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02期

2 ;“0”的起源与印度佛教[J];新长征;2000年09期

3 陈明;《医理精华》和印度佛教医学理论之比较(下)[J];法音;2001年04期

4 ;印度佛教讲座(一)[J];佛教文化;2003年02期

5 方广,

本文编号:1155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55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3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