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宗教:祛魅时代的“私人事务”

发布时间:2017-11-13 13:17

  本文关键词:宗教:祛魅时代的“私人事务”


  更多相关文章: 宗教神圣性 宗教社会功能 世俗化 私人化


【摘要】: 宗教的命运和现代化紧密相连。随着工业化的嵌入,现代社会进入了物质的、理性的、经济的“解魅”时代,新教伦理由“出世”的纯粹理想境界转向“入世”的俗化状态,宗教的传统规定面临着“祛魅”时代“无形宗教”的严峻挑战,宗教的“私人化”倾向成为其重要的社会学特征。 世俗化既是区别于传统宗神圣特征的现代宗教思想主题,也是涉及人文精神、宗教权力、宗教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过程。随着宗教世俗化、“去魅化”的社会进程,宗教的命运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从当今社会宗教复兴和宗教革新等现象看来,宗教并非迅速的衰落,而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当然,这一方面与宗教世俗化的自我限制性特征有关;另一方面则关系到现代社会的政教分离、人之自主性的日益突显、人在社会中的精神空间获得相对独立、个人价值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以社会为取向,而是以个体生命“终极”价值为目标。从总体上看,宗教之存在方式走向了私人化、个体化,无形化。宗教信仰逐渐转化为私人领域的“私人”事务。同时,也由于现代科技理性和宗教世俗化带来的精神危机,呼吁我们对精神家园的关注。就此而论,剖析宗教内在的精神魅力和本质内涵,厘清宗教世俗化之根源,解释宗教私人化之本质意蕴,思考宗教世俗化、私人化之趋势的意义旨趣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德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卢克曼(Thomas Luckmann )的《无形的宗教》从宗教社会学角度揭示了宗教在回应现代化进程和发展改善自身中由“公共领域”隐退到“私人领域”的现实,这一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宗教社会功能的现代分化和宗教私人化的社会影响以及宗教的未来发展趋势。此外,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为我们分析论证宗教的人性化发展道路及其与当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构建之契合意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素锦;朱文杰;;宗教世俗化的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李强;;从宗教社会学角度看儒教[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刘素民;阿奎那自然法对神圣与世俗的有机共构[J];教学与研究;2005年06期

4 高兆明;当代中国宗教兴起现象社会伦理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蔡德贵;世俗思想的宗教化和宗教世界的世俗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3期

6 祝薇;浅论后现代语境中的宗教多元主义[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超;宗教伦理的现代价值——全球伦理视域下的考察[J];新视野;2005年02期

8 胡昌升;21世纪中国宗教的演变趋势新探[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1期

9 陈铃光;现代宗教的世俗化趋势[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高师宁;;从实证研究看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J];浙江学刊;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1180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180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