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性别与社会支持
发布时间:2017-11-22 05:21
本文关键词:信仰、性别与社会支持
【摘要】: 自19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国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农村的宗教活动活跃起来。基督新教在中国农村的发展令人瞩目,其中信仰基督新教的大多数是贫困的村民和中老年妇女。 在当代宗教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来认识基督新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中国化、本土化问题,但对于活生生的农村教会和农民教徒却鲜有人关注。本文采用“社会支持”分析框架来解释近二十年来农村基督教信徒人数迅速增加的原因和现状。通过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理解改革以来中国农村“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村民关系与村民信仰变化的联系。同时,也可以理解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思想与现有的乡村治理之间的张力。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观察到,近二十年来由于由于基督教及其基层教会组织能突破血缘、地缘限制,在生、老、病、死、结婚等重要人生阶段和信徒们陷入困境时提供超越性的意义和帮助。教堂和聚会点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加固了信徒们之间的相互认同和情感,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而这些既不同于日益理性化的村民关系,又在宗教思想和宗教礼仪方面与原有的传统民间文化相抵触。 本文认为,必须将农村宗教信仰的变化与农村社会秩序的变化和乡村治理现状联系起来,将其置于国家与农民、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农民的关系当中去理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7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俊义;越南老街省哈尼族性别平等问题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136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1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