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禅宗语境中的海德格尔思想

发布时间:2017-11-26 12:33

  本文关键词:禅宗语境中的海德格尔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本体论 生存论 时间观 语言观


【摘要】:中西思想发生真实的交流实属不易,用西方传统哲学的概念去解读古老东方思想的精髓,无论如何也传达不出中国古代韵味悠长且切近机变的思想的丰厚感。但大的形势却是,在今天,不用西方哲学的思路和语言就无法将一种思想讲得头头是道。海德格尔用其异于西方哲学的话语,道出了西方哲学中所没有的,能与中国古代思想暗合的东西。这也是今天和未来许多人对海德格尔著作产生兴趣的关键之所在。进入海德格尔的思想境遇,既不能只靠否定,又不能靠传统的建构方法,而重在根底处对于本真状态的追问和“间隙”处的转化。禅宗打破二元对立的“本心”一元论,即非实体性的佛性论,正和海德格尔思想相似,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体验去感知世界。本论文试图将超越西方哲学传统的海德格尔思想置于行走于中国哲学之路的禅宗的语境之中,通过对不同性质的思想的质疑与辩驳,去探索一条关注终极问题的新思路。 海德格尔思想中,本体论、生存论、时间观、语言观等论述与禅宗思想有较多的共同之处。从这些方面入手,可以对其思想体系的精髓即其存在论思想有更透彻的理解,并能产生深刻的现实意义。禅宗思想以大乘的般若空观为其理论基础,同时融合了中国儒家的心性论和道家的自然主义。禅宗首先关心的是人的终极解脱问题,其重点在于悟后如何重新面对现实的人生和世界。本文尝试将海德格尔思想置于禅宗语境中进行阐释,拟从本体论、生存论、时间观、语言观四个方面进行对比,继而沟通融合。第一章关于本体论的讨论,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其他三章均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展开论述。第二、三、四章分别从生存论、时间观、语言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将海德格尔思想与禅宗思想比较研究,就是要析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探索出一条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渠道,创立一种崭新的、高层次的、一体化的世界文化,同时旨在打通诸如哲学、宗教、文学等学科的畛域,使之互相补充又各擅胜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48;B516.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斗斗;试论海德格尔的后期思想[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吴学国;“烦”的释义学与早期海德格尔的实践理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08期

3 陈家琪;旁听“海德格尔案件”[J];开放时代;2000年09期

4 彭荆风;前九张饼都白吃了[J];文学自由谈;2001年05期

5 甘丽;;浅析庄子与海德格尔的思想[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竹林;;存在主义哲学讨论会纪要[J];哲学动态;1984年08期

7 李遥;;存在哲学阐释的新思路[J];读书;1987年04期

8 陆杰荣;;论海德格尔对传统哲学批判的现象学方法[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9 黄勇;当代哲学中的一股反本质主义潮流——海德格尔的实存主义存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10 王炜;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主义[J];求是学刊;199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会平;;论海德格尔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注[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菁;;虫洞?——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旅[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余在海;;技术的本质与时代的命运——海德格尔《技术的追问》的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蓝旭;;入世的执着与超越——海德格尔与李白[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5 王建军;;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自恋情结”及其克服[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赵敦华;;《约翰福音》与海德格尔的真理观[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朱海斌;;论海德格尔对康德存在论题的现象学分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张汝伦;;关于海德格尔的两个批评[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俞吾金;;海德格尔的“本体论差异”理论及其启示(发言提纲)[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德峰;;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哲学:思想的移居(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洪兆惠;走进那片秋天的林[N];辽宁日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教授 肖鹰;我们带汉语回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李雪涛(北京外国语大学);知识分子与权力的世纪之谜[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7 任昕;海德格尔与现代性后现代性诗学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8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9 刘军(编辑);海德格尔与解构的政治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10 祝勇;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2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曹万成;海德格尔前期此在观与马克思人学思想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陈治国;形而上学的远与近[D];山东大学;2011年

7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8 孙冠臣;海德格尔的康德解释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王昌树;海德格尔生存论美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红;海德格尔的诗学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董志刚;诗的的复兴——海德格尔诗学述评[D];安徽大学;2002年

3 郭德君;跨越时空的对话——老庄和海德格尔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4 徐瑾琪;试论本真的存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伍世文;海德格尔的诗性拯救[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郭燕;论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陈迎年;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中的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姚要武;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D];安徽大学;2002年

9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王星星;技术之追思[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29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29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