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祭祀吉日及择吉礼俗考析
本文关键词:两周祭祀吉日及择吉礼俗考析
【摘要】:据两周金文以及文献记载分析,东周礼书记载的"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尚丁日、亥日,"子卯日禁忌"等择吉礼俗,其形成是在春秋时期,而西周时期尚无此礼规。周礼体系的择吉法被数术择吉法所代替,这是两周祭祀诹日的演变轨迹。战国中晚期的社会,居于主流地位的祭祀诹日择吉法,非礼书所载的规定,而是各种数术择吉体系。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12&ZD13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在中国古代观念中,时间被认为是来自于天道的运行,为天地运行、日月交会所产生,故祭祀、战争、出行等重大社会活动要求必须顺应天时,是以《礼记·礼器》有云:“作大事必顺天时。”先秦时期祭祀为“国之大事”,为交接于鬼神,“求诸阴阳”(《礼记·郊特牲》),在日期选择方面更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乐贤;;楚秦选择术的异同及影响——以出土文献为中心[J];历史研究;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文;;《东皇太一》“盍将把兮琼芳”之“盍”[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阎步克;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上)──中古《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关晓丽;《周礼》“司寇”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罗新慧;;战国竹简中的“eZ”及其信仰观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雷黎明;;楚简古典籍字用研究略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伟;陈烁;;《楚辞》研究:功夫在书外——以《楚辞》文献研究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胡元德;;古代公文成文日期标注方法考论[J];档案学通讯;2012年02期
8 赵克生;;明朝后妃与国家礼制兴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汤志彪;;鸟虫书三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邓文宽;敦煌具注历日与《四时纂要》的比较研究[J];敦煌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如青;丁媛;;出土简帛涉医文献概述[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罗宝珍;;战国楚简病症考释五则[A];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发;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伟峰;香火接续:传统社会的招赘婚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诅楚文》补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超;西周王朝中央官僚体制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熊贤品;《包山楚简》所见战国晚期楚国社会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洋;两周司马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俊杰;春秋时期楚国邦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成;东周时期葬用马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秦黎;选官制度变革视野下的商周至秦汉宗族变迁[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8 杨宋锋;楚简《上博七·武王践阼》字词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江,
本文编号:1234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34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