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现代宗教——以费尔巴哈人本学为思维进路
本文关键词:哲学与现代宗教——以费尔巴哈人本学为思维进路
【摘要】: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全面地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而是从费尔巴哈对传统宗教、特别是对基督教之批判出发,意在阐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开启了建构新型宗教理论的反思,他将哲学视为宗教,将两者建立在同一的、人本学的基础之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无神论的宗教理念,凸显了宗教之旨趣在其本质上是"为了人"的。"为了人",这正是现代宗教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91
【正文快照】: 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哲学有很多分支,代表着诸种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立场出发,所得到的结论也大不相同;宗教的状况亦是如此。本文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全面地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而是从费尔巴哈对传统的宗教、特别是对基督教之批判出发,指出费尔巴哈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科学的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家成,李群芳;教育与产业的深层沟通和教育质量的生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吴兴华;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刘新刚;;《德意志意识形态》价值哲学思想探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刘捷;从本体论到实践论——马克思主义论人的方法的根本变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李立功;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马育良;仁、义与孔孟的经权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金鹏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历史本质[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李路曲;;论新加坡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刘永启;;论意识的物质性及三层物质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张家唐;;浅析英国的清教思想及反腐倡廉活动[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5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湘辉;周发明;孙艳华;;“集聚效应”: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的机理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陈天庆;;世界历史性、社会实践及自身——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存在论断想[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曹东勃;;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两难困境[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刘权政;当代中国农民经济利益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刘海东;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马建平;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陆云;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生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5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保华;我国社区矫正的困境及出路的思考[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杨晓莉;高校医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常龙;基于生态维度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振玲;;犹太教思想对基督教救赎观形成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9年21期
2 姚剑文;基督教神学“卑视自己”的观念与有限政治的发端[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晓望;;基督教与和谐社会——神学院校探讨基督教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研讨会侧记[J];天风;2007年21期
4 肖群;;浅论宗教的本质——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恩格斯[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静;;基督教与近代自然哲学的起源[J];求索;2007年10期
6 张海滨;;基督教“原罪”之佛学阐释[J];宗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7 李宁;;论基督教婚姻的伦理价值[J];学术研究;2008年07期
8 黄勇;;本期视点:基督教和儒家关于创造性的对话[J];求是学刊;2008年06期
9 邓晓芒;;发人深思的互补——读潘能贝格的《神学与哲学》[J];书屋;2009年10期
10 李清聚;范迎春;;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宗教哲学思想之比较[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宣教与中国教会的自我性[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傅先伟;;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历程中所折射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成祖明;;努力构建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体系[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雷红霞;;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上帝观[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士菊;;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士菊;;以人为本与科学无神论的宗教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晓鸿;;西方神学思想中的非神学因素对中国教会的影响——兼论近代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晓朝;;欧洲教父学的转型与中国教父学的发展前景[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王路;;哲学与宗教[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卢传斌;;托马斯思辨神学典范的形成原因及其后果[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云;坚持正确方向 搞好神学教育[N];贵州民族报;2005年
2 记者 张世辉;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进入新阶段[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张世辉;顺利推进我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毛s,
本文编号:1236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3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