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9 08:35
本文关键词:宗教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其中,“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这就要求在广大农村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重建农村精神家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但在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宗教势力发展迅速,很多农民成为宗教信徒。宗教已经对农民的自身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的政治秩序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农村地区的宗教信仰问题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虽然我国法律保护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群众也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如何使农村的宗教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适宜,如何正确看待宗教信仰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何如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防止被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论文以豫西地区农民信仰人数及影响力最大的基督教为研究对象,选择作者比较熟悉的X村为调查对象,以X村基督教的传播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细致描述了基督教在X村的发展状况,获得了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的第一手资料,并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基督教在X村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着农民在信仰基督教以后,其宗教信仰对乡村社会秩序、乡村文化、个人及家庭的影响展开论述。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的了宗教的功能,以及如何正确理解新形势下基督教信仰的长期性及作用。由于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农民自身观念的影响,宗教信仰在我国农村地区仍会长期存在。因此,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正确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水平,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提防个别别有用心者利用宗教的合法外衣进行宗教渗透,也要防止迷信思想和邪教在农村社会的蔓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20;D42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琼瑶;;我国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2 张建成;;把握基督教的正负功能 推进新农村的和谐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李红菊;张蓉;;基督教信仰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宋跃华;;中国宗教的“长期性”——对当今农村宗教热的一种阐读[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曾强;冲突与适应:对农村宗教信仰的理论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5期
6 路宪民;陈蒲芳;;从基督教的传播看现阶段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J];甘肃农业;2006年02期
7 胡建波;李芬;;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宗教问题浅析——豫东农村宗教信仰现象调查与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侯松涛;洪向华;;关于北方农村基督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山东省T县为个案[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3期
9 宋清华;一些农村宗教活动产生原因的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建成;;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宗教问题的反思——以鲁南农村信教现象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1236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3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