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禅宗视阈下人间佛教的源与脉

发布时间:2017-12-06 02:23

  本文关键词:禅宗视阈下人间佛教的源与脉


  更多相关文章: 人间佛教 太虚 禅宗 坛经 生活禅


【摘要】:佛教西来,中土生根。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逐渐完成了其中国化的落地生根之进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的大乘佛教的形成,使佛教成为了中国的民族宗教,在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中长期占据着中心地位。中国佛教的入世化、人生化特点也得以不断凸显。进入二十世纪,面临着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中国佛教也是积重积弊,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佛教自身作出调整,太虚大师率先发声提出了“人生佛教”思想,紧随其后的印顺法师、赵朴初居士、星云法师前赴后继、薪火相传,形成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宝贵的智慧结晶”——人间佛教,虽然各位大德在就人间佛教相关具体的理论、实践等层面有着各自的主张和见解,但是就佛教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来讲,还是形成了合力与一致意见。人间佛教以现实人生为基点,将人类自身视为主要对象,劝发成就佛道之菩提心,以佛法的基本戒律修正个人与社会不良的行为与风气,以大乘菩萨道的悲智利世之心来完善人格、净化社会。人间佛教以现代化社会为面向,其所表现出的入世性、人本性也正是中国佛教最为重要的特色之一,这在禅宗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和典型。中国佛教经过禅宗惠能的六祖革命,实现了由“佛本”到“人本”的转变,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六祖惠能在禅宗经典《坛经》所主张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弥合了人性与佛性、世间与出世间、生活与修行之间的界隔,打开了中土佛教人生化、人间化、生活化的活水源头。禅宗道统生生不息,惠能之后禅宗一花开五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百丈怀海“农禅并重”等修禅法门延续着禅宗修行人生化、生活化的主张。中国佛教特质在于禅,禅宗修行的现实性、生活化为后世人间佛教提供了本土佛教意义上的思想源泉与理论基础。随着人间佛教上升为大陆佛教界的指导思想与发展旗帜,与人间佛教思想的倡导和实践纷沓而来的,则是佛教各宗派以时代潮流为机缘,坚持以适应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寻求人间佛教思想与各自宗派的契合与发展基点。在诸多理论与实践尝试中,禅宗一派最具代表性,在大陆影响最大者当属净慧法师所倡导的“生活禅”理念与生活禅夏令营的实践。生活禅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修行理念,追求“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净慧法师从禅门修行者的角色出发,探究禅宗优良传统与现代人间佛教思想的结合,追求禅的生活化进而达至禅化的生活,自觉地将人间佛教的品格进一步具体化、实践化地以禅宗智慧化导于大众日常生活中,追求由人间至生活、悲智双举的佛教化现代理想。人间佛教与禅宗互生共融,相得益彰。使得人间佛教人间性、现实性和生活化的品格一脉相承,为中国佛教在现代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范本。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苑芳;;“人间佛教”的理论演进及其当代社会价值[J];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2 张平;;人间佛教之源与脉——从祖师禅到生活禅[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胡勇;;人间佛教的“人间性”和“佛教性”——兼论太虚与印顺思想之同异[J];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4 净慧;;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J];法音;2012年06期

5 洪修平;;《坛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理论特色[J];河北学刊;2011年06期

6 高永旺;;论人间佛教的世俗性与超越性[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张永龙;李建洪;;试论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开展困境以及可能出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彭欣;曾长秋;;人间佛教的现代发展与当代实践[J];中国宗教;2011年01期

9 缪方明;;禅宗人间佛教思想内在理路探析及其现代性审视——基于慧能学派的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10 徐小跃;;慧能禅与人间佛教[J];阅江学刊;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1257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57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