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泥塑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06:14
本文关键词:云冈石窟泥塑的调查与初步研究
【摘要】: 本文以笔者对云冈石窟现存泥塑的实地测量、拍照、绘图所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综合应用考古学、类型学、图像学、文献学、艺术学的研究手法,初步理清了云冈石窟现存泥塑的数量、尺寸、特征、包泥彩绘情况、材料构成及20世纪40年代时依旧残存现已残毁的泥塑;明确了其基本的制造方法为木桩固定法,主要可分为石胎外直接打木桩包泥、木骨架或砖瓦片作支撑其外包泥和木桩构架包泥彩绘壁画三种类型;泥塑泥层基本上分为两层,内层泥层粗糙疏松,土颗粒较大,含有较多粗长草茎和白色或黑色的小颗粒物,较厚,外层泥较为细腻,含较少量细小的草茎或须状物,并小颗粒物,部分泥层外含有较多白色棉絮状物,较硬较薄,其外直接彩绘。 同时,本文探讨了保存较完整泥塑的类型和时代归属,泥塑类型主要有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天王像几种,其时代归属分别为辽代、金代、清代早期和晚期,并初步明确了各时期造像的数量、骨式特征和制造工艺,总体来说,辽金时期泥塑泥层较为细腻,草茎较少较长,工艺较为精细,泥塑衣纹线条流畅,衣边雕刻有细致花纹;清代泥塑泥层较为粗糙,草茎较多较短,并有白色和黑色小颗粒物,工艺较为粗劣,泥塑衣纹线条僵硬,衣边仅素面彩绘。 此外,笔者探讨了云冈石窟现存泥塑遗存的范围与云冈堡的关系及云冈石窟目前不见元明两朝造像的原因及全真教在云冈石窟的活动等问题,初步解决了云冈石窟泥塑研究缺失的问题,填补了云冈石窟研究的历史和艺术的空白。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焯;;云冈石窟的历史与艺术[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5期
2 杭侃;;云冈石窟的开凿工程[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5期
3 杨泓;;云冈石窟造像艺术[J];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05期
4 王强;;浅议辽代佛教雕塑的艺术特征[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王p芑,
本文编号:126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6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