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马钰孙不二夫妇对全真道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7-12-12 14:19

  本文关键词:马钰孙不二夫妇对全真道的贡献


  更多相关文章: 全真道 马钰 孙不二 传教 贡献


【摘要】: 马钰(公元1123-1183年),金代宁海人(今山东烟台牟平)人,原名从义,字宜甫,汗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师从王重阳后,王重阳为之改名钰,道号丹阳子,是“全真七子”之首。孙不二(公元1119--1182年),金代宁海(今山东烟台牟平)人,孙姓,名富春,法名不二,道号清静散人,或称孙仙姑,历来被视为全真女冠之首。 全真道,又名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在陕西终南山所创立,后兴起于山东的胶东三州,并进而走向全国。全真道的出现与流行,意味着道教一场重大改革运动的展开与成功,它使道教有了创造性的变化,标志着中国道教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主导了后期道教发展的方向,其历史意义是重大的。此外,张伯端一系(主要是白玉蟾)所创立的以内丹修炼为主的教派后来也被归入全真道,称为南宗,而王重阳这派则称为北宗。 王重阳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使道教由鬼神崇拜之教提升为身心解脱之道。他力倡三教合一,主张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王重阳一生可以说有两大成就:其一是根据中国传统道教文化,综合创新出了全真道;二是严格选拔、培养了全真道的精英群体,即“全真七子”。这两大成就为全真道的蓬勃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并为今时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 全真教虽然由王重阳创立,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则是“全真七子”。“全真七子”是三教兼修、立志从道的文化人士中的佼佼者,全真道依靠七子的努力而传播于鲁、陕、豫、冀等地。马钰孙不二夫妇是“全真七子”中最早结识王重阳的,也是七子中最早修炼有成的人。他们秉承重阳祖师的志愿,努力弘教,大阐教化,并进一步发扬全真道家思想,使之深入民心,为全真道早期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马钰孙不二夫妇生活在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浓郁的齐鲁大地,自幼受到齐鲁文化的熏陶,且有从善向道之心。二人后经王重阳苦心点化,先后皈入全真道。王重阳仙逝后,马钰成为第二代掌教。马钰深知责任重大,他立志苦行,着力开拓关中教区,大力建设全真祖庭,从而使王重阳开创的全真教得以巩固并走上稳定的发展。他在东归至山东期间,大阐教化,使全真道更加地深入人心,全真道在胶东三州的发展更加壮大,地位更加稳固。孙不二为马钰之妻,是七真中的唯一女性,她悟道后传教于河南地区。经过她坚韧不拔的努力,使当地民众对全真道有了一定的了解,全真道在河南洛阳一带有了一定的发展,与胶东和关中教区遥相呼应,为全真道向全国辐射打下良好基础。 马钰夫妇很好地继承了王重阳的道家思想,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他们继承了王重阳的“性命双修”、“三教合一”等全真教的基本宗旨,在“性命双修”中更偏向“性”功,而且以“清静无为”作为修炼的根本。在“三教合一”中基本上是吸收儒家的孝行、佛家的明心见性,以道家作为基础,以神气释性命,以清静无为证道,发展了道家清静无为的内丹思想学说。在离家为道、澄心遣欲,损忘并重、神气合一等方面具有较鲜明的特色。同时,孙不二对女丹的修炼有着独创的阐释,对道教女丹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另外,马钰和孙不二非常注重选拔与培养人才,他们吸收的道众遍及社会各个阶层,为全真道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奠定了全真教日后兴盛的基础。 本文在考证马钰孙不二夫妇的生平、著述及其修道经历的基础上,从二人的著作入手,分析其弘教特色和修道思想,探究二人在全真教早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客观地认知、评价马钰孙不二夫妇对全真道的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温玉成;全真道在洛阳[J];中国道教;1988年04期

2 张晓松;论马钰在全真教中的作用与地位[J];中国道教;2004年03期

3 赵卫东;丘处机早期活动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道教;2005年01期

4 范玉秋;;三教合一与全真道[J];管子学刊;2007年03期

5 汪志强;;马钰与道教[J];求索;2006年01期

6 张应超;马丹阳与全真道[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3期

7 张应超;简论丘处机传道中对全真道发展的贡献[J];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04期

8 翟如潜;丘处机的历史贡献[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戴桢;;孙不二女丹功法浅述[J];宗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成;丹阳子马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于慧;金代全真教文人马钰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8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8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