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哲学对大乘唯识学的深度诠释
发布时间:2017-12-15 04:01
本文关键词:华严哲学对大乘唯识学的深度诠释
【摘要】:受制于通行的本体论解读模式,包括华严哲学在内的汉传大乘佛教思想的本真意义在现代研究中经常被严重遮蔽。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华严哲学对印度大乘唯识教理的创解,以显明其真正的特质乃是以般若空性为核心而融摄大乘唯心唯识之教,并以此为基础开导出自宗的"法界无尽缘起"。由此可以明见,华严哲学思想的建构实际上纯全渊源于其对印度大乘佛教根本两支中观和唯识的深度诠释。论文重点分析了如下几组相关论题:唯识的"性相别论"与华严的"真不变妄、心变于境";唯识的"五重唯识"与华严的"十门唯识";唯识的"三性体异"与华严的"三性一际";唯识的"种子六义"与华严的"因门六义"。内中"因门六义"的创解尤可见出华严哲学的深秘义趣在于究极显了"缘起中的空性"。
【作者单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华严哲学对唯识教义的理论关切源自智俨与法藏。初祖杜顺大师的开宗之作《华严法界观门》奠定了般若空性在华严哲学中的核心意义,而次后两位祖师对唯识教义的深入分析与讨论,特别是通过将同时代玄奘三藏所传印度晚期唯识学主流与汉地古传唯识及如来藏教作全方位对比考察的系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永辉;;唯识学三自性的语言学释读[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胡晓光;;从唯识学角度看世间“知识”与“逻辑”的本质规定性——瑜伽行派的超越实践基础之考量[J];法音;2011年02期
3 胡晓光;略论唯识三性哲学[J];法音;1994年12期
4 胡晓光;;略论法相义与唯识义异同[J];法音;1993年10期
5 吴学国;唯识学:缘起论与业力说的矛盾消解[J];学术月刊;1998年10期
6 肖永明;;唯识根本义理辨[J];法音;2009年10期
7 郑兴中;;古今唯识学中第八识的比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8 徐湘霖;;从唯识认识论看现象学的意向性构成理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胡晓光;略论唯识学的真如理论[J];法音;1994年08期
10 胡晓光;唯识学“四缘”义略疏[J];法音;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广,
本文编号:1290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90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