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汉语书写与礼仪之争——利玛窦的书写技艺在跨语际文化信仰传播中的作用与后果

发布时间:2017-12-16 13:17

  本文关键词:汉语书写与礼仪之争——利玛窦的书写技艺在跨语际文化信仰传播中的作用与后果


  更多相关文章: 利玛窦 汉语书写 跨语际文化信仰传播 书写技艺 礼仪之争


【摘要】:明末清初,以耶稣会为代表的天主教进入中国传教。为了传教,传教士用汉语书写了大量的文本。就历史—文化处境及其内在逻辑而言,这些跨语言跨文化文本的书写,历经了三个时期五个阶段。前利玛窦时期,大日如来误译事件发生,跨语际信仰传播中理解与误解的内在张力凸显出来,沙勿略因而确定重要概念音译的原则,以避免被误解,但却令人难以理解;罗明坚坚持音译的原则并进而采用"自然推论与中国人的比喻相结合"的书写原则以克服理解的问题。此二人的书写构成了历程的前两个阶段。罗明坚之后,利玛窦深入内地传教,不仅面临理解与误解的张力,尤其面临跨文化信仰传播文化—宗教禁忌与文化—宗教义务之间的说与不可说的内在张力。为应对此双重张力,利玛窦形成了文本内外相分、述而不著口耳相传与"引证与诠释相结合"书写原则交叉使用的独特的书写技艺,认为天主就是上帝,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祭孔。利玛窦的书写是传教士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和阶段,其书写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上述的双重张力,获得了巨大的传教效果,为天主教在华传播奠定了实质的基础;另一方面却为某些传教士所批评,认为"天主就是上帝"产生了严重的误解,允许教徒祭祖祭孔又有违教义。利玛窦的支持派与反对派由此而引发了激烈的争执,书写了大量的论驳文本,汉语书写亦由此而进入后利玛窦时期。后利玛窦时期的第一个阶段是"译名之争",双方以妥协而告终;第二个阶段是康熙时期礼仪之争的全面爆发,双方以决裂而告终。传教士的汉语书写亦由此而告一段落。利玛窦的书写所展示出来的技艺虽然令人叹服,但就双重张力在跨语际文化信仰传播中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言,利氏只能化解而不可能消除两者。就此而言,类似的译名之争、礼仪之争具有不可避免性。但从长远的历史而言,双重张力及其引发的争议,恰是文化互动转型、新文化产生的内在原因。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976.1
【正文快照】: 明末清初,以耶稣会为代表的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为了在中国传教,传教士书写了大量的汉语文本,这些文本的书写,构成了传教士在华传教的主要活动。第一个进人内地传教的耶,

本文编号:1296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296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