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佛教在户撒阿昌族聚居区的传播及影响
本文关键词:上座部佛教在户撒阿昌族聚居区的传播及影响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户撒地区 阿昌族 上座部佛教 阿昌族宗教 佛教信仰
【摘要】:户撒地区是一个以阿昌族为主,多民族杂居、多宗教并存的地方,信仰上座佛教的阿昌族与信仰其他宗教的几个民族和谐共存。上座佛教在这一地区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它与其他宗教交融互渗,兼容并包。本论文在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文献记载、口述材料、历史遗存等史料的分析,梳理了上座部佛教传入户撒地区的多个源头及其兴起、隆盛、衰微和复苏的历史过程,探析了它兴衰的原因;勾勒出了阿昌族佛教的全景图,展现了阿昌族佛教信仰的一般性和独特性;探讨了阿昌族佛教信仰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包容性;论述了上座部佛教对阿昌族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对阿昌族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本文分为五章: 第一章绪论。本章阐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相关研究动态和主要研究方法,并界了定关键的概念。 第二章上座部佛教的传入及其发展。本章根据民间传说、历史文献、碑刻记载和口述史料,对上座部佛教传入的多个源头进行了考索,充分利用文献资料和口述史料,展现了阿昌族佛教的传入、兴盛、衰微和复苏的四个历史过程,并分析了阿昌族佛教兴衰与地区政治变更、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阿昌族的上座部佛教信仰。本章对阿昌族佛教信仰中的佛、寺、塔、教派、宗教仪规、佛事活动、节日庆典、僧俗的活动等进行描绘,勾勒出阿昌族佛教信仰的全景图,以对比方法探讨了阿昌族佛教信仰与上座部佛教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炼出了阿昌族佛教信仰的一些特色。 第四章上座部佛教与其他宗教。本章论述了阿昌族的上座部佛教与原始宗教、道教、大乘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关系。户撒阿昌族的宗教信仰不是纯粹的上座部佛教,其中搀杂了原始宗教、道教和大乘佛教的元素,呈现了多元并立、兼收并蓄的局面,本章分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历史原因。接着探讨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入户撒地区的时间和原因,论述它们与上座部佛教的关系,然后分析了这两种宗教没有被阿昌族所接受的原因。 第五章上座部佛教对阿昌族社会生活的影响。本章从乡村政治、社会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生态观念等多个方面,论述了上座部佛教对阿昌族的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总结出上座部佛教在促进阿昌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生态和谐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宁;;“上座部佛教传入中国”学术讨论会在昆明召开[J];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2 于维敏,文小勇;阿昌族习惯法的传承与社会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刀王[J];农村百事通;2009年17期
4 刘扬武;;阿昌族婚姻趣谈[J];华夏地理;1982年02期
5 任静;;户撒刀王[J];时代人物;2009年11期
6 刘江;阿昌族的祖先崇拜[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杨锦和;;阿昌族音乐(连载)[J];云岭歌声;2004年11期
8 赵橹;;略论阿昌族“盐婆”神[J];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03期
9 王寿春;;边寨新曲[J];中国民族;1962年07期
10 张亚萍;;酒的故事(阿昌族)[J];华夏地理;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悠;;阿昌族本族文字的缺席和文化保护课题[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2 刘婷;;云南道教与少数民族宗教[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3 黄夏年;;佛教在历史上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与现代意义[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4 张泽洪;;贝叶经与西南丝绸之路[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肖芒;;云南少数民族婚姻的嬗变[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兴亚;黄尤光;;云南少数民族G6PD缺陷的基因突变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邹浪萍;王青;李正坚;耿忠慧;钟勇;;云南20个少数民族6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韩希明;;关于民间巫术禁忌习俗中的悲情女性的思考[A];江苏省性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明;余发昌;李跃敏;;云南14个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10 黄峻;;前言[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武;户撒阿昌族皇阁寺的由来[N];中国民族报;2004年
2 张世辉;阿昌族:户撒刀的传人[N];中国民族报;2004年
3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焦丹;“塔玛扎嘎”:上座部佛教集中教育的新形式[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沙青;富有创造力的嫁接[N];云南日报;2001年
5 李晓岑 朱霞;户撒刀与阿昌族的制铁技术(下)[N];中国民族报;2002年
6 孙殿喜;户撒刀影600年[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李晓岑 朱霞;户撒刀与阿昌族的制铁技术(上)[N];中国民族报;2002年
8 沈孝明 记者 赵碧华;在沸腾的阿昌族乡狂欢[N];云南经济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项陆才;阿昌族:追赶太阳的脚步[N];云南日报;2005年
10 刘扬武;能工巧匠阿昌族[N];云南政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顺清;上座部佛教在户撒阿昌族聚居区的传播及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吴之清;贝叶上的傣族文明[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晓帆;中国西南边境及相关地区南传上座部佛塔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乌多拉;四念处观法[D];四川大学;2007年
5 丁文慧;佛教性空思想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拉特(Rev. Kallanchiye Rathanasiri Thero);巴利文《长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刀青原;阿昌族户撒刀造型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冀战一;云南独有七个民族隔离人群及汉族IGTCS与CLCN2基因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3 谢英;从西勐娘娘庙看老挝文化的特点[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4 谢黎蕾;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吴悠;电视人文纪实节目对阿昌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与启示[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6 孙琥瑭;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教育探论[D];华侨大学;2007年
7 郭建伟;曼贺村水利灌溉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化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8 覃江;安般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谭亲毅;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宋文贤;德宏地区阿昌族南传佛教仪式音乐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3120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1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