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的四大门信仰三题
本文关键词:近代北京的四大门信仰三题 出处:《民俗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代北京民间信仰中的四大门是四种带有灵异色彩的动物,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微妙而特殊的角色。通过考察可知:其一,在近代北京民间的视野中,四大门与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王三奶奶构成了区域化的神灵谱系。其二,四大门或直接与信众对话,或通过其代言人"香头"与信众沟通,而"香头"必须经过朝拜碧霞元君仪式的认证。这种信仰习俗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性,但并非民间宗教。其三,四大门信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境遇顺逆不定,由此产生了四大门信仰的正当性问题。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B933
【正文快照】: 康笑菲在《说狐》一书中讲述了其母对北京民间狐仙信仰的一段记忆:我的母亲回想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位于北京郊区的老家后院有间小庙,其中奉祀当地人称之为“仙家”的狐精。她小时候每每避之唯恐不及,不得不经过时,总是拔腿快跑,看都不敢看。她怕如果靠得太近,会触犯神明,使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国民党与溥仪出宫事件[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2 陈希红;;简评骆自强主编之《传统文化导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权威丧失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黎俊祥;;清末新政启动前慈禧心态的变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尹忠俊;;兼论唐代草书艺术的浪漫主义——以怀素草书为个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6 常安;;清末民初宪政世界中的“五族共和”[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刘国石;;清代满族家庭文化教育浅说[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刘国石;关立英;;满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田丹;;素质教育背景下古代汉语教学初探[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0 刘小萌;清朝皇帝与保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细珠;;论清末“皇族内阁”出台的前因后果——侧重清廷高层政治权力运作的探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曾繁花;晚清女性身体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董迎轩;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东北沦陷区人民的思想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孙艳;同光体代表诗人心路历程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高承龙;伪满洲国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倩;日伪时期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倩;当代中国慈善组织与人权保障[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波;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石秀廷;论生命哲学的武术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绪来;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中的黄色审美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辉;《山居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罗曼;隋代墓妼词语专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周光涛;日本黑龙会在华活动及影响述略[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姬娟;文化要素分析与中国传统节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会杰;日伪时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众生活(1931-1945)[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民间信仰的社会凝聚机制:性别角度的初步探讨[J];天府新论;2005年05期
2 陶道强;;官方因素在民间信仰中的主导性探析——以明清碧霞元君信仰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刘静园;王元臣;;论泰山神民间信仰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3期
4 丁玲玲;泉州民间信仰的多元化和功利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6期
5 李国梅;卿希泰;;论道教对台湾民间信仰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晓松;;试论民间信仰的现实性——以漳州地区为个案[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何敦培;;湖南民间信仰及其与地方社会的关系[J];民族论坛;2008年10期
8 沈刚;;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探微[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谢国先;;民间信仰与官方意识[J];韶关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10 艾潇;;当前我国民间信仰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云梦学刊;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丰;;连城四堡的宗族社会与民间信仰[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2 连心豪;;闽南民间信仰是维系海外“三胞”的精神纽带桥梁[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3 石奕龙;;闽台民间信仰的道德力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连心豪;;闽台民间信仰及其旅游[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5 麻健敏;;试论福建畲族民间信仰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6 范丽珠;;中国民间信仰对全球化时代文明共生的价值[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7 刘玮琳;;廊桥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以寿宁廊桥为研究对象[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何振良;;试析晋江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巍巍;;闽台民间信仰中神圣性的构建——以保生大帝信仰为例[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10 薛文礼;;晋北部落村的五道神:民间信仰的“冷热”反思[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振伟;福建民间信仰:以“神缘”促“人缘”[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我国民间信仰的当下状态与趋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曾传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的民间信仰是不是宗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向平;从“民间信仰”到“社会信仰”[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金泽;民间信仰的性质及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朱亚圣;市区柳府王爷庙被正式列为民间信仰场所[N];闽南日报;2010年
7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张祝平;我国民间信仰的生态内质及现代意蕴[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麦小宇;民间信仰中的烧头香[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胡红玲;民间信仰场所开始整顿[N];宝鸡日报;2008年
10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高小康;“民间信仰热”:虚假的复活?[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民;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安静;布朗族民间信仰的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庄恒恺;多维视野中的福建祠神信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5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6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范正义;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中心的个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赵允卿;东北民族天神崇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僧海霞;区域视野下的信仰与景观[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伟文;台湾鸾堂宗教医疗文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梦博;民间信仰与村落生活[D];吉林大学;2011年
2 曹珊珊;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山东大学;2010年
3 台文泽;信仰、仪式与象征[D];兰州大学;2011年
4 雷钊;璧山神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甘海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间信仰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和莉;沂蒙山区农村民间信仰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于坤;鲁中农村碧霞元君信仰及其“和谐”内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奎;明清时期泰山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张宏斌;伏羲信仰微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瑶;民间信仰的复兴与社会适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14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1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