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游走于僧界与俗界的边缘地带:欧洲中世纪贝居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2 00:21

  本文关键词:游走于僧界与俗界的边缘地带:欧洲中世纪贝居因研究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贝居因 贝居因所 教会 半宗教 半世俗 女性宗教模式


【摘要】: 兴起于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的贝居因,将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新兴的女性宗教模式。这种模式的可行标志了中世纪女性对早期女性宗教经验与生活的改革,从此女性宗教生活不再等同于拥有权势的贵族阶层和严格封闭制下的修院教规。以贝居因模式为基础的贝居因现象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与条件,随着时间的推进与环境的转变,它失去了生存的载体,不可避免的走入了衰亡,而试图挑战社会既定秩序的贝居因女性最终也被遗落在社会的角落。 全文由六部份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勾勒贝居因的大致轮廓以及对贝居因研究情况进行一简要概述。因为有关贝居因的创立以及发展并没有详细、明确的历史记录,因此有关她们的信息主要来自旁观的视角,导致对她们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系统。这也是贝居因研究一直相对滞后的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贝居因产生的历史背景。从宗教、社会两大背景来探讨贝居因出现的必然性。十二世纪的宗教复兴潮流与城市的复兴是贝居因得以孕育而生的两大重要因素。世俗精神产物与城市化环境紧密结合的产物必然具有与宗教的神圣性与社会的世俗性。 第三部分论述贝居因的建立与生活。通过介绍贝居因成员构成、贝居因的宗教生活与社会活动、贝居因所的运行,进而探讨贝居因的多面性与半宗教性质,以及她们是如何在精神和物质之间达到平衡从而做到精神上出世,行为上入世。 第四部分以教会对贝居因态度变化、发展为主线来叙述贝居因三个世纪的繁荣与挣扎,进而揭示在贝居因在繁荣与挣扎的背后体现的是教权与王权的联合与教会系统内部的争斗。玛格丽特的审判与维埃纳敕令既是贝居因发展的顶峰期也标志了贝居因衰落的开始,贝居因在禁令发布之后出现的短暂繁荣体现了它看似强大的生命力,然而这种力量在教权和王权两大势力之前显得微乎其微。 第五部分叙述贝居因在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共同压制下走入衰亡。之所以导致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对贝居因的大规模压制甚至还波及到第三会,其实质是教士与修士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爆发。颇具争议性的内部性质与严酷的外部环境使得贝居因不可避免的走入了衰亡。 第六部分结语旨在通过贝居因女性来窥探整个中世纪女性的精神状况与社会地位。中世纪女性既不是男性权利之下的附属品也并非教会束缚下的受害者,她们在既定的秩序下广泛活跃于社会舞台,在欧洲经济、宗教上形成了一股看似强有力的力量。然而这股力量在历史的转换中显得极其弱小而短命。因为真正的力量依旧掌握在男性手中,“男权中心”依旧是中世纪社会的主题与核心。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亚林,侯星芳;逐渐走进更多农民心中的上帝——对农村基督教社会功能的分析[J];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2 刘薇;“曹州教案”新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杨虹;美国宗教文化的多样性探析[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任念文;清末在华教会、传教士的经济活动及其影响述略[J];晋阳学刊;2002年03期

5 郭尚鑫;人道主义的呼唤——“镀金时代”美国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J];历史教学问题;2003年04期

6 安金辉;伽利略被审原因探析[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左奇志;简析2-16世纪基督的艺术形象[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刘志庆,尚海丽;加拿大传教士与安阳[J];殷都学刊;1999年01期

9 杨大春;基督教在早期罗马帝国和晚清中国的传教方式比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袁存亮;;浅析20世纪后半叶美国基督教教会对同性恋现象之态度[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斌;;宗教研究的科学化——英格的宗教研究场论的基本内容[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2 赵士林;;《基督教在中国——处境化的智慧》导论[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3 寸炫;;云南广山寨全寨信教(基督)的成因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杨鸣明;刘芳;;宗教对技术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王立新;;“国际关系的基督化”:对一战的反思与美国传教团体内国际主义的兴起(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6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7 李创同;王志庆;;约阿基姆的历史观与历史哲学[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8 戴建兵;崔晓培;罗志斌;;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天主教传布的范例——张庄和西湾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龚美霞;;用心点亮教育火花[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吕波;;雅裨理中国观研究[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楠;“宿管阿姨”教会我们什么[N];解放日报;2011年

2 魏德东;教会也是学校[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叶松荣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格里戈利圣咏:教会音乐的奇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朱先春 刘鸿燕;我们有责任教会农民用好肥[N];农民日报;2011年

5 魏_扯,

本文编号:1317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17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8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