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

发布时间:2017-12-23 19:44

  本文关键词: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 出处:《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国 新宗教 宗教 制度化 成长


【摘要】:十九世纪末的欧美社会出现了大量新兴的宗教团体,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发展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宗教运动。在中国,类似的情况发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当时产生了不少新的宗教团体,它们以扶乩作为主要的宗教仪式。其中,一些团体发展迅速,并吸引了大量官员、士绅和商人的加入。那么,这些新宗教团体为何能够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它们发展出了一套怎样的教团制度呢? 为解答以上问题,笔者将以民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新宗教团体——世界红SM字会道院为个案,以西方新宗教的发展过程为参照,探讨民国时期中国新宗教发展的内在理路。同时,本文将以世界红SM字会道院的发展为主线,讨论四个问题,即红SM字会兴起的原因、扶乩仪式制度化、跨区域慈善救济网络构建及其与党国政体的关系。 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民国初年一些新宗教的勃兴与北洋官绅维护社会秩序的意愿密切相关。一批官绅试图将新宗教团体作为教化民众的组织基础,因而大力支持和参与各类宗教团体,而大批的精英加入到新宗教团体中来也加速了新宗教的制度化,不过,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以及政府汲取社会资源能力的有限,这种制度化并不完全。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57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冬慧;;民国时期的宗教信仰与宪法条款论略[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1325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25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c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