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南浸信会在华南传教活动研究(1836—1912)
本文关键词:美南浸信会在华南传教活动研究(1836—1912) 出处:《暨南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基督教 美南浸信会 华南 教育 医疗 文字出版 华人自立
【摘要】: 基督新教自19世纪进入中国以后,华南因其历史条件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成为基督新教最早向中国内陆扩展的基地。美南浸信会是较早来华传教的差会之一,其在华南的活动涉及传教、医疗、教育、出版等事业。到1912年,美南浸信会有70多位传教士在华南传教,发展成为以广州为中心,下设教堂33座,72个传教站,有西教士42名,华人教士149名,拥有会众5154人以及42所不同类型学校,共有学生1345名的规模较大的教会组织。本文在收集大量中西文献的基础上,用实证主义和注重文本的研究方式,动态考察美南浸信会在中国华南地区创立、发展的历史,重心放在两广地区,时间起自1836年叔未士来澳门寻找传教的机会,止于1912年。 内容为美南浸信会华南区由澳门开始,香港立足,广州发展,广西延伸的传教历程,涉及差会派往中国的几位重要的传教士,教会的传教、医药、教育、出版、慈善事业的发展,教会领导权的变迁,教会对华人自立运动的推动,浸信会自己培养的著名华人牧师,以及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与冲击等方面的问题。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具体研究差会的传教在中国一个局部地区的运动,,揭示差会与当时中国社会多角度、多层面的互动。以时间为经,人物与事件为纬,按照严格史著格式,研究美南浸信会发展的进程,作一个宗派的区域史述。
[Abstract]:Since the Protestantism entered China in nineteenth Century, Southern China has become the base for Protestantism to expand inland to China because of its special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Southern Baptist is an early missionary to China, one of the poor, to preach, medical, education, publishing and other business activities in Southern China. By 1912, more than 70 Southern Baptist missionary in Southern China, become the center in Guangzhou, consists of 33 churches, 72 Mission Station, West 42 priests, 149 Chinese priests, with a congregation of 5154 people and 42 schools of different types, a total of 1345 students in the large-scale the church.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with focus on research methods of positivism and text, dynamic study of Southern Baptist, founded in the Southern China area China development history, focus on the Guangdong and Guangxi, time since 1836 cameto Macao missionary machine, ended in 1912.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7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刊中新闻[J];天风;2011年09期
2 ;刊中新闻[J];天风;2011年07期
3 高师宁;;城市化过程与中国基督教[J];宗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何袜皮;;你信,或不信[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27期
5 徐炳三;;略论伪满政权的宗教控制手段——以基督教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李庆鹏;;浅析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的限教主张[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王彦;;论哲学与14世纪末犹太人改宗基督教的关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苏哲;;救赎与自救[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邱广军;;清末民初东北基督教会自立活动初探[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10 柴荣;;基督教进入英国法律的路径[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婷;;试论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基督教[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钟邦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基督教为例分析“相适应”的艰巨性和长期性[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3 张子荣;;山西基督教会社会事业述略[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1997年
4 姚力;;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原因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牟钟鉴;;基督教与中国宗教文化生态问题的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6 唐晓峰;;基督教在华传播应向佛教学些什么?——从谢扶雅的相关理论谈起[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7 朱玖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与中西文化交流[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8 杨逸平;;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基督教在佤族的传播及其影响——以临沧市沧源佤族为例[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单渭祥;;从圣经中的传福音原则反思——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不具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启示[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段琦;;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迁与基督教发展互动关系浅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宗教局 鞠桂富;对美国基督教会工作的观察与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张路得;上海基督教会景灵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魏德东;新疆的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见习记者 孙钥;杭州基督教会下沙堂举行开工奠基仪式[N];杭州日报;2010年
5 李海流;远去的滕县基督教会医院[N];中国民族报;2010年
6 民族出版社 刘海涛;尘封的拓荒者[N];中国民族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高师宁;苦难与意义[N];中国民族报;2010年
8 李亚丁;丁淑静:构建“世界性社区”的基督教女性领袖[N];中国民族报;2011年
9 张志鹏;宗教对养老的影响与参与[N];中国民族报;2011年
10 贾红亭;爱,点燃希望[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宁;美南浸信会在华南传教活动研究(1836—1912)[D];暨南大学;2007年
2 孙岳;《女巫之
本文编号:1342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4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