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大菩萨藏经》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06:14

  本文关键词:《大菩萨藏经》研究 出处:《南京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菩萨藏经》 玄奘 大乘 菩萨行


【摘要】:《大菩萨藏经》按文字解读,“菩萨藏”应为“菩萨乘的汇集”之义。其为玄奘归国后首译之经。玄奘于贞观十九年(645年)五月开始翻译,至九月译毕。《大菩萨藏经》作为单行本,首先受到时为太子的唐高宗的重视,并为之作《菩萨藏经后序》。同时,我们借助敦煌写卷斯3565号背面和伯2987号可以了解,此经在民间流传甚广。作为入藏经典,虽其在《大宝积经》编译(702年)后并入“菩萨藏会”,但依然于敦煌地区通行至吐蕃统治时。刻本藏经有《开元录·入藏录》和《开元释教录略出》两大系统,《大菩萨藏经》在每一系统,甚至系统内部之不同藏经中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入藏录》系统内,《开宝藏》、《金藏》和《高丽藏》在接受《入藏录》基础上略有改动,这三种藏经中“菩萨藏会”帙号均为火、帝、鸟,同《入藏录》及《契丹藏》、房山石经的鸟、官、人存在差异。与其略有不同,《契丹藏》及其覆刻房山石经辽金部分更为接近《入藏录》,但就内容而言仍以《开宝藏》天禧年间修订本为底本。《略出》系统影响长远,自宋代《崇宁藏》、《毗卢藏》始,至《思溪藏》、《碛砂藏》、《普宁藏》、《初刻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龙藏》乃至日本《天海藏》、《黄檗藏》,除版式渐变外,正藏编目上均遵循《略出》,“菩萨藏会”帙号为帝、鸟、官。近代以《缩刻藏》为肇始的铅印大藏经,如《频伽藏》、《(?)字藏》、《大正藏》、《中华大藏经》,均作为研究性藏经对以往藏经进行重新校勘和编目,对《大宝积经·菩萨藏会》均进行了多版本的校勘和重新编目。 《大菩萨藏经》全经共二十卷,分为十二品,前二品(《开化长者品》、《金昆罗天受记品》)可作序说,为法会之因缘。第三品至第十一品(《试验菩萨品》、《如来不思议性品》、《四无量品》、《柁那波罗蜜多品》、《尸波罗蜜品》、《羼底波罗蜜多品》、《昆利耶波罗蜜多品》、《静虑波罗蜜多品》、《般若波罗蜜多品》)为菩萨行之解说。最后第十二品(《大自在天授记品》)前部分解说四摄,之后乃世尊自述本生及为众人授记。全经核心部分是对菩萨行的主要内容——菩提心、四无量心、六度和四摄的详细说明。此经在缘起法的论说中已有把“缘起”上升到与如来、如来性一样的本体倾向,但最终还是把缘起法自身回归到“无有自性,无有作用,无有主宰”的有为层面。于是,自然把菩萨行的依凭回归到心性论问题上,即关于菩提心的问题。当然,菩提心又是在心法性的范围内言说的。由此依凭,从而开显出菩萨行的四无量、六波罗蜜多和四摄法。菩萨行的整体可以作为菩萨乘的修行论来看待。同时,因为菩萨行的修行是在自他的结构中彰显的,自利利他便并不是一时间性的言说,而是一种静态结构。那么,修行本身就带来了清净的果位,故修行论与解脱论的言说是合二为一的。纵观整部经,其生命力在于用已有材料和命题赋予新的释义。 此经在译出后,特别是在玄奘弟子和再传弟子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皇室也非常喜爱此经。此经在民间也颇为流行,出于个人信仰目的的写卷S3990和摘录性质写卷,如S5198、P2485v即是证明。总之,此经对大乘理论的建构有特殊意义,也是理解玄奘佛教主张的重要经典。此外,此经宋代重译本《火乘菩萨藏正法经》的出现,也间接证明了此经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流传需求与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际宁;北京图书馆藏碛砂藏研究[J];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年03期

2 陈大为;;敦煌龙兴寺与其他寺院的关系[J];敦煌学辑刊;2009年01期

3 何梅;;《赵城金藏》的几个问题[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03期

4 ;房山石经与《契丹藏》[J];法音;1981年03期

5 黄炳章;;房山石经辽金两代刻经概述[J];法音;1987年05期

6 小川贯_ ;林子青;;福州毗卢大藏经的雕印[J];法音;1988年05期

7 何梅;明朝第一部官版大藏经的雕印[J];法音;2001年04期

8 方广,

本文编号:1353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1353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